定慧品第四(狀元版)

2015011920:09
 
「定」指「自性本定」,自性本來就如如不動。由定體所流露出來的
就是「慧」,所以定慧是一體的。
本品所說定慧,就是實相般若,是自性本具的定慧,是頓教法門的根本。

 
 
定慧一體,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
即定之時慧在定。
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學。(註一)

師示眾云:「善知識!一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
是也」。淨名經云:「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莫心行諂曲,
口但說直,口說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於一切法勿有執著。
迷人著法相,執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動,妄不起心,即是一行
三昧」。作此解者。即同無情,卻是障道因緣。」
(註二)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
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
不思酬害。
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
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


善知識!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則法體清淨;
此是以「無相」為體。


善知識!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
不於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
是為大錯。學道者思之!若不識法意,自錯猶可,更勸他人;
自迷不見,又謗佛經。所以立「無念」為宗
(註三)。

善知識!云何立「無念」為宗?只緣口說見性迷人,於境上有念,
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自性本無一法可得,
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故此法門立「無念」為宗

(註四)

善知識!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
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
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
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註五)
 
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
常自在。故經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註六)

(註一): 「慧」是定體所起的妙用,定體就在妙用之中。當作用
結束,攝用歸體時,照見的妙用就在自性本體中。定是由戒而生,
由定才能發慧,所以戒定慧是三無漏學。能持戒也可得到無漏,
能修定也可得到無漏,能發慧也可得到無漏。故想要得定,先要
持戒。如何做呢?即「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定是慧的本體,
而慧是定的運用。由定能發出智慧來。在智慧現前之時,定就在
智慧裡包著。在禪定之時慧就在定裡。所以若能認識這個道理
-定慧一體,但用途各殊,這就是定慧平等,定慧同體。
如燈是光的本體,而光是燈的用。

 
《六祖壇經》講念心即戒、即定、即慧,戒定慧就是這念心。
「定慧品」即是綜合起來講,戒中有定、定中有戒,定中有慧、
慧中有定,所講的就是頓悟自心之理,這念心當中具足戒定慧,
具足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功德,沒有先後、漸次之別。
悟到定慧不二的這念心,即是無上菩提妙明真心。

 
(註二):「一行」是體用合一,「一」是本體,「行」是用,
由本體所流露出來的作用,就是菩提行。
「三昩」就是「正定」-真正的禪定,也叫做「正受」。
不管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情,都能發於本性之自然而為,
這才是「一行三昧」。「道場」是指我們的真心,這是「理道場」。
只求身相的不動,不是真不動,而是明心見性的最大障礙。
因為對一切境不能了了分明,反為靜坐法所束縛住了。

「三昧」即「三摩地」,要入「三摩地」,必須發菩提心,
定慧等持,「正念」(如實憶念諸法之實相,令不忘失)、
「定」(念頭止於一境而不動)、「慧」(分別事理決斷疑念
之作用)三者同時呈現。

 
(註三):「無念」,就是於念而無念,「於念」是清淨念,
但無妄念。「無相」不是跟所有的相隔離,而是在一切境上,
與一切相接觸,能不起心丶不執著,就是所謂的「在塵不染塵」。
「無住」,是人的本性,如能不執著外境,心本來就是清清淨淨的。

 
(註四):有一種人,口裡說自己見性,自己開悟了,這種愚癡的人,
在境界上生出種種的念,在念上又生出種種的邪見,所以一切的塵勞
妄想,都從此生出來。其實,自己的清淨本源,妙明覺性,它是清淨
湛圓、妙明真心,本來無一物的。假設有所得的話,則妄說禍福而
詐騙人的錢財,這種都是塵勞邪見。
「一念絶即死,別處受生」,修的是如同本石一般,什麼都不想的定。
這是「無想定」。

 
(註五):妄說「得」就是「福」,「失去了」就是「禍」,那是塵勞
邪見。

 
(註六):真如本體,雖起了這個念,在六根門頭雖有見聞覺知但不執
著,因為你沒有邪念,就不著到萬境上。真如自性常自在,所以經上
說為什麼能善於分別諸法的相?因這就是真如的用。能分別諸法相而
不著於萬境,故在第一義而不動。所謂「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
因為是自性分別,而不是意識妄想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