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2015012520:12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壹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壹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沈沈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張若虛為初唐人,生卒年不詳,此樂府詩奠定其唐詩大家地位。


這首被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一詩,由「春」、「江」、
「花」、「 月」、「夜」五景錯落呈現的美景淋漓盡致,歷歷在目,
令人神往。


【原文】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譯文】春天的江潮浩浩蕩蕩,幾乎與大海連成一片。
        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似乎與潮水一同湧生。
        春江映著月光,江水波光瀲灩,粼粼生輝,
        這明月的光輝隨著潮水閃耀千萬里,
        哪裡的春江沒有明亮的月光照耀呢?。


        長詩一開始,張若虛就以令人驚嘆的浩瀚美景,震懾
        了讀者的心靈:在春暖花開,明月普照大地的夜晚,
        滔滔長江與皎潔的明月彷彿一同流淌,延綿千萬里。
        這錦繡山河美景,怎不教人陶醉?


【原文】江流宛轉繞芳甸(註一),月照花林皆似霰(註二)。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譯文】江水曲折迤邐(一ˇㄌㄧˇ,連續不斷的樣子)地繞著花
        草叢生的原野,月光拂照開滿鮮花的樹林,銀白色的月光
        與晶瑩閃爍的花瓣相映生輝,好像細密的雪珠紛飛。

        月光如白霜般流瀉,雖然感覺不到它的飛舞,卻在一片
        朦朧閃耀下,映照得連江畔沙洲的白沙都看不見了。

        接下來,隨著江水的流轉,詩人細膩描述月色、江色、
        花林,一片光霧朦朧,熠熠流采,分不清是水珠?雪珠?
        光珠?只覺這泛著水色、月色、花色的銀輝真是好看!
        不僅白色沙洲隱入月光中,連人兒都要融入如夢如幻的
        一片皎潔中了。


【原文】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譯文】水天一色,明淨不染纖塵的天地啊,只有明亮的一輪孤月
        高懸空中。這時心中忽起一念:江邊是哪一個人第一次看
        見月亮,江上的月亮是哪一年第一次照耀著人呢?


        徜徉在美好的境界裡,幸福滿懷中的人兒仰望著天上一輪
        明月,也不禁生起希冀永遠圓滿之心。但是天上人間,距
        離何其嚴不可破?既然我對月亮無限嚮往,那麼第一個有
        此感受的人誰呢?月亮又是哪一年開始俯照大地?在這裡,
        疑問由此而生,爾後的悲懷也從中而來:


【原文】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譯文】一代一代生生又死死,無窮無盡的人們都仰望過這輪月亮,
        但是這江水與月亮卻年年不變,從未衰減。不知江上的月
        亮可曾等待過什麼人嗎?只見長江不斷向東奔流。


        凡人渴望永遠幸福美滿的願望,與永恆的天地相比,彷彿
        就是奢求了。只聽過千年存在的月亮與江水,哪裡聽過江
        水月亮為了什麼人而等待呢?光陰永遠飛逝如昔,江水只
        有一去不復還啊。

        這裡,張若虛點明了人的生命短暫卻多情牽掛,與天地剛
        健成鮮明對比。所謂「天若有情天亦老」,相較之下,感
        情成空的摧折,恐怕是世間最苦的事了吧。由此,轉入了
        下段詩文中的相思情愁:


【原文】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註三)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譯文】遊子如白雲般地悠悠離去,只剩下思念的婦人站在離別的
        青楓浦口不勝憂愁。今晚會是那個人坐著小船在漂流?又
        是哪個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古人常以天涯游子比擬為白雲。「悲莫悲兮生別離」,無論
        是舟中離鄉的遊子,或岸上痴等的婦人,都是神不思屬,柔
        腸寸斷。身不由己、情無歸處的傷痛,豈是凡夫俗子承擔得
        起?


【原文】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
       (註四)砧(註五)上拂還來。

【譯文】可憐那樓上徘徊移動的月光,照耀著空寂的閨樓與梳粧檯。
        這月色多惹人愁啊,但如何避得了呢?華麗閨房中的門簾,
        卷不去這片月光。即使在擣衣石上使勁拂去,陰影過後月
        光依舊清冷。


        這四句是以描述思婦深鎖空閨,望月悲嘆的心情。本來是
        普照大地、帶來無限欣喜的月光,卻成了掩不住、拂不去
        的滿心惆悵了。這相思之情瀰漫在高樓、在擣衣時,令人
        無所遁逃,正如月光無所不在一般。


【原文】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譯文】兩人身處天涯海角,僅能在夜裡仰望著同一個月亮,卻無法
        互通聲息。若能追逐月華照耀您,該有多好?送信的鴻雁
        能夠飛翔千里,我卻不能隨月光飛到您身邊,

        如何將情意傳送給您呢?江面的魚龍潛躍入水,波波漣漪
        形成的水紋瞬而消散,就像我的隻字片語無由遞送一般。


        此四句從逃避相思,到直述相思之切,思婦羨慕起懸掛在天
        的月亮;只因月兒能照耀到她心所繫的人兒啊。想藉鴻雁傳
        信,這樣的心情如水面轉瞬化為烏有的波紋,期盼與落空折
        磨著思婦的心。


【原文】昨日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譯文】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悠閒的水潭上落花飄墜。美好的春天
        已過半,就像是我的青春年華將逝,然而夫君還不回家。
        江水東流彷彿也帶走春光,水潭上的月終究也會西斜,
        落花與落月啊,美好的事物都有窮盡的一天。


        承接著婦人思念無法遞送的悵惘,此段借婦人夢境中閑靜
        幽潭飄墜落花的意象,與落月無奈西斜的情景,顯示事與
        願違、繁華易盡,揭示一個殘酷的事實:無論是花顏般的
        青春或是江邊月夜的美景,都有曲終人散的一天。於是那
        長久的盼望,漸漸轉為絕望了:


【原文】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註六)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譯文】斜月緩緩下沉,最後在海霧裡隱晦難見。我們一在北方的
        碣石,一在南方的瀟湘,距離無限遙遠。

        在這樣的夜裡,不知還有幾個人能乘著這黯淡的月光回家
        呢?只見那落下的月亮彷彿搖盪著離人的情愁,連江邊的
        樹林都沉浸在這樣的感傷中啊。


         最後這四句淒冷迷濛,一反前段詩句春、江、花、月,
         滿溢銀輝的欣喜,漸落的月色勾起人沉重的感傷。畢竟
         這個世間還是樂少苦多的啊。月鎖深霧當中,人怎能不
         迷途呢?月落以後,還有多少人能回得了家呢?最後呈
         現給讀者的景象,只剩霧靄中江邊蕭索的樹林。那散落
         一地的,不是月光,也不是花葉,而是滿滿的情愁啊。


讀完這首卅六句的長詩,我們彷彿隨著張若虛一同看見了千年前那個
美麗的花月夜,沉醉在無限旖旎的風光裡,也體會到江山風月中的人
兒渴望永遠的團圓與幸福,卻畢竟無法如願的失落。希冀好景長在、
青春永駐、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期盼,可謂凡人皆有,但是正如歐陽修
在「玉樓春」一詞中所說:「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在情絲牽擾纏絆的路途中,要如何清清朗朗的洞見天地原本的美景,
而不染半點情愁呢?也唯有智者方能瀟灑超越。四百年後的蘇東坡,
在<赤壁賦>中遊賞江月的過程,說出了人若採取超然自在的觀點,
也可與天地長存不朽的道理,也許就是對這首<春江花月夜>中的
遺憾悵惘,最好的回答了吧。


註一:芳甸:盛長芳草鮮花的原野
註二:霰(ㄒㄧㄢˋ):還沒凝成雪花的雪珠。
註三:青楓浦:青楓浦故址在今湖南省,這裏泛指別離之處。
      因「浦」為江水分流處,為人分別之地。
註四:擣衣:通「搗衣」,古時的人洗濯衣服的方法。
      衣物放置在石板上,用棍棒搗去污垢。
註五:砧:(ㄓㄣ),搗衣用的石板。
註六:碣(ㄐㄧㄝˊ)石瀟湘:這裏以碣石代表北方,瀟湘代表南方,
泛指天南地北。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瀟湘:水名,在今湖南省。

以上摘錄自網址
http://lilac1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969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