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諦

2015022314:51
 
三苦:苦苦丶壞苦丶行苦。

「苦苦」是由苦的境界所逼迫,使身心受到摧殘,而感受到的苦。
 
「壞苦」是因為樂的境界消失,而感受到的苦。又稱「樂苦」。
 
「行苦」是諸行無常,遷流不息,雖然身心沒有直接丶立即痛苦
的感受,但一切現象卻是時刻在變,不得安定,因為無常的緣故,
所以苦,稱為行苦。
 
「病苦」:

關聖帝君曾說:「病字英雄最忌畏,有力難發威,英雄何在,
               命與作對,體弱聲氣微。」
 
「愛別離苦」:

唐朝詩人王昌齡所作《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 ,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求不得苦」:

不足歌:
終日忙忙只為飢,纔得飽來便思衣;
衣食兩般俱豐足,又想嬌容美貌妻;
娶下嬌妻並美妾,出入無轎少馬騎;
騾馬成群轎已備,田園不廣用難支;
買得田園千萬頃,想無官職被人欺;
六品七品猶嫌小,三品四品又嫌低;
一品當朝為宰相,又想君王做一時;
心滿意足為天子,更望萬年無死期。
 
「想陰」:想是想像的意思,是第六意識的作用。
妄想不斷,苦惱不已,是想陰盛的緣故。
 
「識陰」:識是了別的意思,就是面對境界,能了別丶識知事物
之心的本體,指第八阿賴耶識。
它能執持一切種子,一旦落印象,即無法取消,揮之不去,
是識陰盛苦。
 
世界的樂,都是短暫的,不可能永遠不變,不是真樂,
而是樂極終將生悲,所以世間的樂是苦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