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人之心

2015072919:36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
皆有怵惕(ㄔㄨˋ ㄊㄧˋ,驚恐)惻隱之心。非所以
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
惡其聲而然也。

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
無辭讓之心,非人也; 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
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 禮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 而自謂
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
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
事父母。」

人都會有不忍他人受害的心。古代的君王不忍心他的子民受到
傷害,當他在下達命令、做任何事之前,就會以他的子民為第
一優先考量。用不忍子民受到傷害的態度,來治理國家,就能
運籌帷幄,易如反掌。

為何說人都有不忍他人受害的心呢?當有人看見一個剛學會走路
的嬰孩快掉到井裡時,不論那個人是誰,他一定會因為恐懼和
同情心而趕快搶救嬰孩,這是人類的天性,不是因為這個人想
藉機認識嬰孩的父母;也不是他想入圍好人好事代表,更不可
能因為他害怕別人指責他見死不救。

從這個觀點來說,沒有憐憫心腸的不配當人;沒有羞恥心的不
配當人;沒有謙虛禮讓之心的不配當人;沒有分辨是非善惡之
心的也不配當人。憐憫之心,是仁善的開端;羞恥心,是正義
的開端;謙虛禮讓之心,是禮儀的開端;分辨是非善惡之心,
是智慧的開端。身為人,有這四個良善的開端,就像人生下來
就有雙手雙腳一樣。有這四個良善的開端,卻說自己無法做善
事的,就是自暴自棄的人,評斷國君,認為國君無法行善還
袖手旁觀,就是陷害國君的行為。

凡是發覺了解自己有四個良善開端的人,懂得將之推己及人,
那麼這些善行就會像火苗一般的延燒,或像泉水一樣無止盡的
湧出。積極將這四個善端拓展開來,讓它們日益茁壯,就有足
夠的力量來運作天下;如果不能維持,反而還讓他們漸漸消失,
那麼就連自己的父母手足也都照顧、影響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