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靜經第十章

2015083018:50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
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到。
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字解】

*漸:是由淺入深,有次第的意思。
*化:是教化。
*眾生:梵語為「薩埵」,新譯為「有情」,舊譯為「眾生」。

「眾生」二字有三義。
(一)眾人所共生之義。
(二)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
(三)經眾多之生死,亦名眾生。

*聖道:大而化之謂之聖。必由之路謂之道。簡而言之,即是
       聖人的心法。
 
【章解】

既然是達到如此的清靜,就可以漸次的步入真道了。既然得入
真道的門徑,便可以說是得著真道了。雖如此說,確乎毫無所
得。還必須普化有情,同登彼岸,方可稱為得道的。能悟透了
這個道理的人,纔可以傳佈聖人的心法呢!
 
【演說】
 
上章所說的清靜之道,意義非常的奧妙。惟恐少人參悟,不知
其中的真意。真是教老子嘆惜不止呢!
 
又怕後人以為皈依了清靜之後,便自以為得道了。所以又有這
一章的解釋。皈依清靜,雖說是得著了道。但是不培德不能消
冤,不行功不能了愿,還是不能了卻生死。所以說起來,還是
毫無所得,也不過只落個獨善己身的小乘徒而已。於世人可有
甚麼好處呢?必須時存濟世為懷,慈悲為本的念頭,普渡眾生,
使人人脫出輪迴之苦,地獄之災,纔合乎修道人的本旨呢!
 
佛云:「眾生不成佛,吾誓不成佛。」故此講經說法,普渡群
迷。孔子週遊列國,杏壇設教,完全是讓人明白明德新民,己
立立人,己達達人的真意。以及耶穌的博愛,替眾生贖罪。並
說:「世上的人們,有一人的德不明,就是我的德不明。」這
些事都是捨己從人。故道德經上說:「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
言之教。」又云:「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聖人所
留下的一言一行,都是修道的模範。中庸云:「動而世為天下
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果能效法去作,那
能不道成天上,名留人間呢?
 
現在到了三期末運的時候,天道應運普渡。明師繼往開來,溫
故知新,祖述堯舜,崇尊孔孟,重闡天道之真機,恩施三曹,
真是「百世以俟聖人」的話,卻言符其實了。舊本所註的這一
章,說到:「三期普渡,道須人傳。」而今,正當明師承領天
命,挽化九六原靈。倘能夠得遇明師,親受指點,方不負此一
生呢!
 
詩曰:

定靜功夫大自然   何須爐中煉乾元
原人多為丹經誤   迷子未能聖意參
苦海沉淪何日脫   樂境逍遙幾時還
但願得道能佈道   不負恩師闡真傳

資料來源:摘錄自https://sites.google.com/site/shanshuge/xian-shang-yue-du/yi-guan-jing-dian/qingjingjingbaihua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