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智慧

2016021211:59
有慧無多聞,是不知實相;譬如大闇中,有目無所見。
多聞無智慧,亦不知實相;譬如大明中,有燈而無目。

─大智度論卷五.釋初品中摩訶薩埵
  
智慧是心地無染,多聞是博聞強記。如果心地光明而不具備
足夠的知識學問,便不能用適當的語文工具來向人表達自己
內心之所體驗;如果僅有淵博的學問,而無明淨的智慧,便
等於睜著兩眼的盲人,所說所見,都像盲人摸象。

  
一般人所認為的智慧大概是指聰明或博學。這種人見多識廣,
反應敏捷,分析和觀察深刻而獨到。其實,
從佛法的觀點來
說,聰明人不等於有智慧,學問家也不等於智者。離開了自
我中心的分別、執著,才是離煩惱而得解脫的有智慧者,那
是親自體驗到了真我無我、實相無相的究竟空相。

  
在這個偈子中,多聞的意思是懂得很多佛法,不一定用耳朵
聽聞,也可用眼睛閱讀,和用心分析研究經典。釋迦牟尼佛
的弟子中,
阿難尊者是多聞第一,他把佛在各個時段所講的
佛法都記得清清楚楚,被形容為「如瓶瀉水」
,從佛的口中,
進入阿難耳中,一字不少、一義不漏地全部承受。
但他直到
釋迦牟尼佛涅槃時,尚未悟入智慧、尚未成阿羅漢。
可見多
聞和智慧並無絕對的關係。

只有多聞而無智慧,雖然身在光明之中,但好比沒有眼睛,
看不到光明,無從知道光明是什麼?

反過來說,有智慧而無知識、學問,只能說自己沒有煩惱,
但無法用智慧來幫助眾生,這好比在黑暗之中,有眼睛卻
看不到東西,不知道佛法是怎麼說的?不會說開悟的境界
是怎麼發生的?所以佛陀時代有些已證阿羅漢果而沒有學
問辯才的弟子,遇到請他們說法開示的場合,只好表現幾
下神通來感化人。


可見有智慧而無多聞,多聞而無智慧都不夠好。


本文出自: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146&cid=53&page=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