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有財

2016021214:43
有子有財,愚惟汲汲;我且非我,何憂子財。
─法句經卷上.愚闇品
  
許多人有了子孫、有了財富,整天還是汲汲營營放不下;其實,
這個「我」都不是永久屬於自己的了,又何必為子孫、財富憂慮
?這種情況大概是很多人想不通的。

  
這四句話所表示的,跟一般人所追求的,所認為最可靠的東西,
正好形成對比。「
養兒防老,積穀防饑」是傳統中國人的觀念,
希望老了有兒女奉養,死了有兒孫祭祀,並且傳宗接代,香火
不絕。財產則是生活的保障、安全的倚靠,俗語說有錢能使鬼
推磨,有了財富即有權勢,因此,不僅今天要有財產過日子,
明天也要有財產過日子;不但自己活著要財富,兒孫也要靠財
富活下去。尤其是有吃有穿有房子住仍不夠,還要吃得精細、
穿得漂亮、住得豪華。所以「多子多孫多發財」的吉祥話,人
人愛聽。

  
但兒孫是不是可靠?財產是不是有用?所謂「富貴不過三代」,
財產多了,雖讓後代子孫,無凍餒之虞、無後顧之憂,卻往往
養成揮霍無度、懈怠放逸的習性,把財產用來做糟蹋自己又無
益於他人的壞事,成為敗家子。

  
若從整體社會的觀點看,人的財產應該積蓄在眾人群中,也就
是能為大眾做貢獻謀福利。
中國古人主張,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了陰德,後代子孫也可受益。祖上積德在人群之中,世世代
代的後人,都會感懷追念,一般人對其子孫也會起感謝、尊敬
之心。
佛法相信永遠的三世因果,若將財產做布施功德,便成
無盡
。所以積財不是只為自己的房屋、土地、存款、股票,汲
汲營營,而是要盡自己之所能所有,積蓄在社會大眾的公益公
德之中。
子孫及財富,生不曾帶來,死無法帶走,雖有功德,
無人爭奪,無法破壞。

  
「我且非我」是指「我」的存在,不出於生命現象所擁有的價
值觀念,當你一旦面臨生離死別之時,便會發現這個自我是非
常虛幻的,
生命及財產都不屬於永恆的自我,兒孫亦非屬於自
我的支配,既然終究無法支配,那又何必為了財富及兒孫擔憂!

  

不是不要財富,財富經營得當,能夠莊嚴福德;
不是不要兒女,兒女教養得當,能使父母成長。
善於理財者不為財累,優於育子者不為子苦。

本文出自: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146&cid=53&page=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