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的精神-淨空法師

2016030618:25
學戒律,最重要懂得佛的意思,佛為什麼制這條戒?制這條戒
的因緣是什麼?這個在研究戒
­律一定搞得很清楚的。佛是什麼
原因制定這條?用意何在?這條戒律在各種不同人事物環境
­裡
頭如何受持?你要明瞭,你對釋迦牟尼佛就佩服得五體投地,
釋迦牟尼佛一點都不呆板,
­活活潑潑,因人、因事、因時、因
地開遮持犯各有不同,它是活的,它不是呆板的。


但是這裡頭有一個精神必須注意,開緣全是利他,不是自利。
如果為了自己方便隨便開戒,
­那是叫破戒,那不是開戒。為
令眾生生歡喜心,為令眾生尊重三寶,為做接引的方便,讓
­先生歡喜心,願意親近佛法,這個可以。絕不是為自己名
聞利養,決定沒有自利,這是開戒
­主要的精神。

尤其是現代,這個時代講民主、自由、開放,實際上我們現
前這個時代,釋迦牟尼佛早就清
­楚,《戒經》裡頭有說明。
正法時期,小乘戒律,佛主張大家學小乘;末法時期,佛主
張大
­家學大乘,為什麼?小乘人家不接受,你太拘謹了。所
以在今天這個民主、自由、開放,小
­乘難了,學大乘的人多,
愈來愈歡喜。這就是佛在三千年前已經看到今天的社會,把
這些原
­理原則告訴我們。

攝善法戒裡頭有止持、有作持,止是禁止的,叫禁戒,像不
殺生、不偷盜、不邪行,十善業
­道都是屬於禁止的,不准做
的。菩薩戒裡面有作持的,那你一定要做到,你要不做到就
犯戒
­。菩薩戒裡頭,距離我們住的地方四十里有法師講經,
你是受了菩薩戒的人,你不去聽經你
­就犯戒,你一定要去。
四十里的距離你可以去聽,聽完之後回家。我們現在一聽四
十里距離
­很長,大概那個時候印度的里比現在小,度量衡的
尺比現在小。通常我們講,應該大概走路
­兩個小時到三個小
時,你聽一堂經回來,可以回家。現在交通方便了,交通方
便要跟著交通
­走,如果來回走兩個小時,那你開車來回兩個
小時,要算車程。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你要不
­然死在這個戒
下,這不行,就錯了。你能夠開車兩個小時去聽經,兩個小
時回來,菩薩。


如果你是富貴人家自己有私人飛機,像我們在美國住加州,
住在加州,我們住在舊金山,很
­多人上班到洛杉磯上班,
自己開小飛機。那個距離要算航空的距離,要用時間來計算。
這是
­什麼?菩薩尊重佛法,菩薩護持道場,給大家做好榜樣。
你看這個地方講經,人家坐飛機來
­,來聽,聽完之後坐飛機
回去。這麼遠的距離他來,那近距離的會受感動,不能不來
聽聽。
­如果講得不好,他不可能這樣來,浪費這麼多時間,
一定有道理。都是來做影響眾的。還有
­些老菩薩,經都講得
不錯,年輕人升座講經,老菩薩都來聽,幹什麼?莊嚴道場
的。讓一些
­新的聽眾看到:這些老人都在座,大概講得不錯。
我們講來捧場的,來做影響眾的。這些都
­是菩薩護持道場的
形象,對於弘法利生有很大的幫助。他來聽經,不是說自己
這個不知道,
­不是的,護持道場,成就眾生,也成就弘法的
法師。這是說律儀戒,佛所制定的戒律。


佛所制定的戒律裡頭的根本戒要重視,根本戒是什麼?
是三皈、五戒、十善。三皈幾個人認
­真學?全都是有名無實。
三皈是學佛最高的指導原則,你所修學的任何一個法門,都是
完成
­三皈的精神。三皈第一個,覺而不迷。皈依佛,佛是覺,
皈是回頭,依是依靠,我從迷惑顛
­倒回過頭來依覺悟,這叫皈
依佛。覺悟靠什麼?靠經典,要把經典看作佛的教誨,展開經
­就是接受佛的教誨。第二個皈依法。法就是經論,經論裡面
是正知正見,所以皈依法是正而
­不邪。用佛經上正知正見,把
我們錯誤觀念修正過來,這叫真的皈依法。經教要聽懂,聽了

­之後要變成生活,要變成自己的一個觀念;觀是看法,我對一
切人事物的看法,念是想法。
­我們對於一切人事物的看法、想
法都錯了,錯了就造惡業,就受三途苦報,搞六道輪迴。佛
­的
看法正確的,佛的思想正確的,跟著佛這個標準,把自己錯誤
的看法、想法修正過來,這
­叫皈依法。

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0五集)  20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