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格物

2019082515:09

仙佛曰方:識、色、聲、香、味、觸、法,皆物也。

一位格物者,是讓此物愈少愈好,還是愈多愈好呢?
(愈少愈好)大家的回答真是不經大腦,脫口而出。
再想一下,愈少愈好嗎?

如果愈少愈好,那一個從出生開始就不曾看過花花世界的人,
永遠面對著山洞裡面,他就能格物嗎?他能明心見性嗎?
他不是最少的,為什麼不能明心見性呢?
花崗岩很少長出美麗的玫瑰,
閉塞的心田一樣也無法開出光明的花朵。

你們看,有時候一粒蘋果被書遮去了一半,
你只看到一半的蘋果,你能分辨得出這是蘋果嗎?

能嗎?(能)譬如:你看到這佛桌上的蘋果,
如果被遮了一半,你還看得出這是蘋果嗎?
(能)你把你的手拿起來,你只看到一半的手,
你能猜得出這是手嗎?(能)你能想像它的形狀嗎?(能)

雖然只有看到一半,可是你已經知道它是什麼、
已經知道它的全貌,因為你過去常常看它,
你已經有一個很明確的形狀在你心裡的關係。

如果一個人從來沒看過蘋果、從來沒看過手,
他只看到這一半,他就會以為這一半就是全部。
所以,人所看到的,或許影響了他的認知,
但不一定絕對的影響他的認知;
但一個人的認知,絕對影響他所看到的。

西藏諺語:「當一個扒手看到一位聖人的時候,
            他唯一看得見的只是聖人的荷包。」

你們認為,如果不真正的去認識你所認識的東西、事情,
會看得見真相嗎?

如果是為了格物,
當然識、色、聲、香、味、觸、法是愈少愈好,
但你們要想:
格物是為了什麼呢?格物是為了窮理,而要窮這個理,
你不去看、不去聽,有可能窮它的理嗎?

你不去感受、不去運用,可能窮它的理嗎?
格物是越少越好,窮理是越多越深入,
那在這兩者之中,你們要怎麼拿捏呢?

會覺得格物跟窮理,兩個互相衝突嗎?修道人要練習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這樣的境界。

譬如說:

海它真正的力量,在它很深層、遼闊、深遠、寧靜的地方,
你要去窮海的理、要去感受到它的寧靜與遼闊,
你有可能面對著牆壁去感受嗎?

當然你要先見海是海,先到海邊去,可是你看到的只是非常多
的波浪、海潮的聲音、海風很強,這種種海的形象,
讓你覺得可能很吵雜、可能很混亂,這時候你就要格物了。

把它那些吵雜、波浪、海潮的聲音、海風的感覺都格去,
這叫見海不是海了。

最後你才能真正去感受到它寧靜、遼闊的那一面,
它的精神,那時見海又是海了,
不過此海非剛剛那個海,這時候才叫做窮理。

其實一邊格物、一邊窮理,格物後再窮理,
窮理後再格物,愈能格物,愈能窮理,兩者並行不悖,

只要你們能領會這個道理,
以後見道場是道場,見道場不是道場,見道場又是道場;
或者見色是色,見色不是色,見色又是色。
怎麼講就看你們怎麼用心、怎麼領會?

以前有一位修行人,他是乾道,他在一群坤道的修行人
經過的時候閃避她們,也不敢抬頭看她們,
這時候那些修行境界比他高的坤道修行人就告訴他:
如果你真的是一位修行者,你就不會知道我們是女子,
  也不會刻意的閃避我們。


資料來源: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