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孝經 37~40

2015063021:38
 
37 孝經孝文把孝勸
 
  古云:勸人一世以口,勸人百世以書。

        古有聖哲著《孝經》,闡發孝道;
        今有眾聖列仙著《百孝經》,以勸
        化世人,盡孝行善,移風易俗。
        此中可見仙佛慈悲勸化之苦心,
        亦可見孝道之重要與力量。
 
  妙哉百孝經 仙佛慈悲傳聖音
  有緣得之者 誠敬慎獨合天心 
  勸化為人子 聞經解經照經行
 
《百孝經聖訓》歷經三年多,由四十位仙 佛,在十九個
 國家,二百二十三個班中,
應機批示完成
  --可見仙佛之慈悲苦心。

 
    誠敬--虔誠心、恭敬心
    慎獨--起心動念,小心謹慎
        --清明覺照,契合天心
        --聞-思-修
 
  爾若真誠孝 恆誠一貫保初心
  如是忤逆兒 懺悔前非速改進
 
  禮記:孝子之養老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樂其耳目,安其寢處,以其飲食忠養之,
        孝子之身終。
終身也者,非終父母之身,
        終其身也。

 
  聖訓知遵兮 純然無為多感應
  箕裘世代業 樹德仁風立門庭
 
  孝道,是發自天性-無關名聞利養,
                     非為博得肯定。
  ∴用--無為、至誠的心(初心)
          來盡孝,報恩--必有感應。
  克紹箕裘-傳承家業,
          傳承德業-發揚門風。
 
  勸世人 
       教子百藝身  不如一孝 
         遺子一經  勝過千金
         以身示道  孝心孝行
  仙佛:
    要教子百藝身  不如一孝  家寶傳承
    以身示教兒女孝    有其父其子必同
 
     推廣百孝經  易俗移風 
      感化世間人  自把祖蔭

       孝悌之道,不分地域、不論種族、
     不問信仰,乃人人本具之至德。
      --玄祖沾光--庇蔭子孫
  仙佛:
     從善惡移世代蔭,賴子齊家道遵從。
 
  孝子齊家修  治國不紊 
  本立而道生  孝道推循 
  天下如一家  存乎孝字 
  孝子芳名    自古至今
    大學:「一家仁,一國興仁,
            一家讓,一國興讓。」
 堯舜治國之道,亦不過是孝悌而已矣!
 
 仙佛:
     半部論語治天下,移風易俗百孝經。
 
38 孝父孝母孝祖先
 
  沒有天,哪有地;沒有父母祖先,焉有我們後代?
  樹有根,水有源。為人者,當返本溯源,感懷父母之
  恩德而湧泉以報,亦當慎終追遠,念祖修德。
 
  孝經云:人之行  莫大於孝 
           故知 縱有高官厚祿而無實孝者 

                          其德必虧  其餘無可求也 (官員)
           高官厚祿之人,更應盡到小孝、中孝、
           大孝。若罔顧孝行,沒有真實盡孝,
           只知追逐名利,尸居其位,則
    個人方面--德性有所虧損;
    政務方面--不能以孝教化人民,
              其餘也就不足觀了。 
 
   惜哉世人蓼莪忘 (一般人)
    追名逐利本末顛
    不知孝行眾善勸 
    敬悅親心繼志傳
 
   詩經小雅蓼莪-敘述孝子對父母
                  的感恩、思念。
   不知行孝-→不會勸人行孝
   不知悅親-→不會繼承志業
 
   古有張元孝感格 
   藥師經誦祖目見
   平仲鬻身葬其父 
   蔡順拾桑孝母顏
   古人云:「孝悌通神明。」
   無為至誠之孝心-感動天地。

 
   張元:南北朝,北周芮城人(今山西省),
         個性謙和謹慎,事親純孝,精修佛道。
         十三歲時,祖父失明,元日夜讀誦佛經,
         並依照《藥師經》上所說方法,除自己
         外,更邀請七位僧人,點燃七盞明燈,
         經七天七夜,誦讀《藥師經》。張元並
         立愿,願承受祖父一切罪報,祈求佛祖
         慈光加被,使祖父重見光明。經過七天
         七夜後,夜夢仙佛為其祖父刮目療傷。
         次日祖父果真重見光明。   
 
   平仲:鬻身葬父。 (不得其詳)
 
   蔡順:漢朝人,少孤,事母至孝。時
          逢王莽之亂,歲荒不給,拾桑
          以異器盛之。赤眉賊見而問之,
          順答:黑者奉母,赤者自食。

                       賊憫其孝,以白米三斗,牛蹄
          一隻與之。
 
   念祖修德大雅云  孝行始終萬人瞻
   修身立德建功果  一子成道拔祖先
   詩經大雅: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中庸:夫孝者,善繼人之志,
          善述人之事者也。
 
   行孝-修身立德-建功立業-道成天上   
       -超拔祖先,庇蔭子孫。

    移孝作忠闡大道  渡化眾生離苦淵
    如此孝子動鬼神  顯揚祖德在世間
    

    孝經廣揚章:「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
                   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
                   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
                   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
     將孝心→效忠國君,
     將悌道→順從長官,
     將治理家庭→辦理政務-國泰民安。
     將仁愛孝友→闡揚大道,救度眾生。
 
39 父母生子原為孝
 
  孟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人子是父母生命的
  延續,故傳宗接代也是孝的表現。


  中庸:「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故孝道
  也表現在繼承父祖的德行志業上。
故 父母生我,我生
  子女,不僅是子嗣的延續,更是「孝道」的傳承。

 
  養親莫過於誠敬 食無求飽貴貼心
  恭而有禮日常行 面無色難篤於親
  養親貴在誠敬之心,體貼之心。
 
  如:飲食-不在於吃得豐盛、甘美,
            更在於吃得開心、健康。
  如:應對-時時保持恭敬有禮的態度,

            時時表現溫和歡愉之神色。
 
  百里負米子路孝 臥冰求鯉王祥盡
  親嚐湯藥漢文帝 賣身葬父孝感天
  懷橘遺親賢陸績 行傭供母感盜賊
  恣蚊飽血極其孝 棄官尋親朱壽昌
  戲彩娛親老萊子 拾桑供母於蔡順
  扇枕溫衾香九歲 刻木事親慎終遠
  單衣順母閔子騫 哭竹生筍謂孟宗
  -列舉古代孝子之孝行,感動上天,
    而大施顯化的典故。

 

 
  • 百里負米子路孝:
   仲由,字子路, 周人。家貧,常採野菜當食物。
   為贍養父母,常到百里外背米回來,以盡孝心。
   父母去世後,子路南遊楚國,受楚王敬佩重用,
   雖家中富裕,仍不忘父母,感歎說:「今雖富
   裕,惜無法再奉養雙親。」

 
  • 臥冰求鯉王祥盡:
   晉朝王祥,心地善良。幼年失母,繼母朱氏對他
   不慈,常在父親面前搬弄是非。父親對他也逐漸
   冷淡。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冬天,王祥為能
   得鯉,赤身臥在冰上。突然河冰開裂,跳出二鯉
   魚。其孝行傳為佳話。

 
  • 親嚐湯藥漢文帝:
   西漢劉邦三子劉恒,事母極孝。一次母親患重病,
   三年臥床不起。劉恒日夜守護在母親床前,親為
   母親煎藥,總先嚐試,才給母親喝。

 
  • 賣身葬父孝感天:
   東漢董永,家貧,賣身葬父。喪事辦完便去地主
   家做工,途遇一女,要董永娶她。董永拒絕,女
   子不去。無奈,帶她去地主家。女子心靈手巧,
   織布如飛,僅一個月織好三百尺細絹,還清債務
   。回家時,女子辭別董永。乃知是織女,因天帝
   受董永孝心所感,特派其下凡相助。

 
  • 懷橘遺親賢陸績:
   後漢陸績,年六歲,至九江見袁術,術以橘招待,
   陸績將二枚橘子藏懷中,辭別時,跪拜不慎掉落,
   術:「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吾母性之
   所愛,欲歸以遺母。」

 
  • 行傭供母感盜賊:
   後漢江革,少失父。獨與母居,遭亂,負母逃難,
   數遇賊,江革泣告跪求,賊不忍殺。轉客下邳,
   行傭以供母,母使身之物,莫不畢給。

 
  • 恣蚊飽血極其孝:
   吳猛,晉人。年八歲,事親至孝,家貧,榻無帷帳,
   每夏夜,蚊多潛膚,恣取膏,雖多不驅,恐其噬親也。

 
  • 棄官尋親朱壽昌:
   朱壽昌,宋人。七歲,生母劉氏為嫡母所妒,復出嫁,
   母子不相見者五十年,宋神宗時,棄官入秦, 與家人
   訣,謂不尋見母,誓不復還,後行次同州得之,時母
   年已七十有餘。

 
  • 戲彩娛親老萊子:
   周人老萊子,性至孝,奉養二親,行年七十,言不稱老,
   常著彩衣為嬰兒戲於親側,又常取水上堂,詐跌臥地,
   作嬰兒啼以娛親。

 
  • 拾桑供母於蔡順:
   蔡順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亂,歲荒不給,拾桑,
   以異器盛之,赤眉賊問之,順曰:黑者奉母,赤者
   自食,賊憫其孝,以白米三斗,牛蹄一隻與之。
  • 扇枕溫衾香九歲:
   黃香九歲失母,思慕殷切,一意事父,夏天暑熱,
   為扇涼其枕蓆,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褥,太守
   劉護表而異之。

 
  • 刻木事親慎終遠:
   丁蘭漢人。幼喪父母,刻木為像,事之如生,其
   妻久而不敬,以針戲刺其指,則出血,眼中垂淚,
   蘭問得其情,將妻出棄之。

 
  • 單衣順母閔子騫:
   閔損,字子騫,母早逝,父再娶。一天,父親叫
   子騫駕車外出。寒風凜冽,父親見其棉布裏竟是
   蘆花,回家後便要休妻。子騫跪求:「母在一子
   單;母去三子寒。」感動後母,痛改前非。

 
  • 哭竹生筍謂孟宗:
   三國時,孟宗,從小喪父,家貧,母子相依為命。
   母親老邁體弱。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
   時冰天雪地,無計可施,至竹林抱竹痛哭。竟見
   四周冰雪融化,草木轉青,周圍長出許多竹筍。
   母親吃了,病也好了。

 
40 能孝就是好兒男
  
  人人都應孝事父母,使其一生歡樂無憂。
  進而擴充孝道,利益天下蒼生,以彰顯父母之德名、
  報答父母之深恩,如此才是行大孝之好兒女。
 
  孝是真情的流露
    是自然的行為 
    是對父母慈愛的回報
      無須學習  不必強制 
      天性中本來具足
      雖然平凡  卻無限可貴
  
  孟子: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
 
  為人子女 
    除了對  父母生活用心照應 
    更要能  體貼父母之心情
    不悖教誨  循仁義. 

    進而能夠  渡眾闡道
  使親安心開心放心 一生歡樂無憂
    父母之生活--用心照應
    父母之心情--體貼關心
    自己之言行--依仁由義-闡道渡眾
 --雙親安心、開心、放心,歡樂無憂。
 
 吾人能
    發揮大孝的精神 (內聖外王)
    利益天下蒼生   (性命大事)
 不僅是  個人生命價值之展現 
   也是  報答親恩之妙法
 
 仙佛:
   隨機化身  方便說法  神妙中醒迷瞞
   乘愿下凡  不僅知之  使命應令圓滿
 
   善用今生  把握時機 
   讓父母及祖先  都能以我為榮
   才是真正行大大孝之好兒男

 孝經: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
       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既得人身-有幸求道-能修能辦

      -明理悟本-精進修行-濟世渡人

資料來源:摘錄自百孝經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