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篇第一 (12)
為政篇第二(03)
八佾篇第三(01)(03)(04)(12)(15)
里仁篇第四 (01)~(04)
雍也篇第六(23)(30)
述而篇第七(30)
泰伯篇第八 (02)
子罕篇第九 (29)
顏淵篇第十二(01)(02)(03)(15)(22)
憲問篇第十四(04)
衛靈公篇第十五(09)(10)(35)
陽貨篇第十七 (05)(09)
學而篇第一(12)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為政篇第二(03)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八佾篇第三(01)(03)(04)(12)(15)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林放問禮之本。
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
喪,與其易也,寧戚。」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子入太廟,每事問。
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
子聞之,曰:「是禮也。」
里仁篇第四(01)~(04)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雍也篇第六(23)(30)
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
智者樂,仁者壽。」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述而篇第七(30)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泰伯篇第八(02)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
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君子篤於親,則民興于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子罕篇第九(2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顏淵篇第十二(01)(02)(03)(15)(22)
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仲弓問「仁」。
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司馬牛問「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訒。」
曰:「斯言也訒,其謂之仁矣乎?」
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子曰:「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
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
曰:「鄉也,吾見於孔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
能使枉者直。』何謂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
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憲問篇第十四(04)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衛靈公篇第十五(09)(10)(35)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子貢問「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
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
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陽貨篇第十七(05)(09)
子張問「仁」於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
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
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鍾鼓云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