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要得到真正的大解脫 必須解開六個結 結就是煩惱
現在能覺的這個心和所知道這個空的境界都不執著,
空不執著、也不執著覺,空覺不住、放下了,真正的
寂滅就現前了。
寂滅就是涅槃,因此,佛經裡說過:所有一切法超不過
寂滅涅槃,若有一法超過菩提心,涅槃心的,這個法就
是方便。故由此可知,只要有功夫可用的都是方便。
寂滅現前,就是淨土宗所說的常寂光淨土,這念心是不
動的、沒有妄想、塵勞,心性常住,空性常住不滅的。
「入流亡所,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
盡,盡聞不住」的這一段都是在世間上用功,是世間法,
這念心並沒有得到解脫,沒有契悟到空性,因此稱為世
間。契悟到了空性後,還有一個覺性的存在,是小乘聲聞、
緣覺的境界,達到了空、覺都不住,真正的寂滅現前時,
就超越世間、凡夫、二乘的境界。
從這一段來看,或者依佛經裡所講的,要得到真正的大
解脫,必須解開六個結,因為結就是煩惱,哪六個結?
第一是動結。
人從出生到老,從求學到就業,心始終就沒有停過,
時時刻刻都是在動的當中,動相就是一個結。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是解開動結的方法,心不往外
聽要內聞,聽到什麼聲音都不理會它,真正做到了,
不嫌台北市的喧鬧,更不會執著在寺廟或深山的安靜,
人有一個毛病就是「逃境安心」,以為安靜必須從境上
去求,而不知道從心上求。
第二是靜結。
這個心知道往裡面收,往裡面聽,不去理會外界的一切
聲音,身心就感到安靜了。如果貪著靜境的話,心執著
在靜上面,禪宗稱此為:「死水不藏龍」,沒有大智慧,
祇有一個空空洞洞、清清明明的境界,一點用處也沒有。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離開了動境,解開了動結,接著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心離開了動靜二相,
這念心了了分明,知道外界的一切與我都沒有關係,
這念心始終如如不動,就解開了動靜二結。
第三是根結。
捨棄了動靜二相的塵勞,但是六根還在,六根存在是生死
的根本,因此根結必須解開。這念心繼續的往裡面收、收、
收……,收到最後,六根沒有了,覺性一現前,就離開了
根塵,也解開了根結了。
第四是覺結,第五是空結。
離開了根塵後,就是一個覺,一個空的境界,還是相對的
境界,所以空也不能執著。
如果執著一個我所知道的這個心、這個覺性,還是有能所,
因此覺也不能住、不能執著。不住覺,不住空就超越了世間、
出世間了。
第六個是滅結。
沒有了能知的覺,所覺的空,這個心從生滅生滅,達到了
寂滅,還有一個「滅」的境界,執著一個「滅」還是結,
因此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寂滅也不住,真正的寂滅才能
現前。
這六個結解開了,在佛經上說,就是破了色受想行識的五陰
境界。離開了動靜二相就是破了色陰;根結解開了,就是破
了受陰;覺結解開了,就是破了想陰;空結解開了,就是破
了行陰,到最後生滅滅已就是破了識陰。這個法門把五陰境
界一下子破,破了五陰境界後,就超越了世間出世間,達到
了這個境界時有兩種殊勝的功德,其一是:
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此時的心與十方諸佛的心變成一體了,與十方諸佛本自具足
的微妙覺心──佛的心、菩提心、涅槃心相應了。
十方諸佛有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我也是慈無量、悲無量、
喜無量、捨無量,這個心與十方諸佛完全是一樣的、是相應的。
第二個殊勝是:
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這時觀音聞聲救苦的功德現前了,十方一切眾生只要起個
心動個念都知道。這裡為什麼稱一切眾生呢?世界是無量
的,眾生也無量的,六道自然也是無量的,每一個世界皆
有六道眾生,所以每一個世界皆有十方諸佛,所有的一切
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個三千世界都有一尊佛在普度眾生,
因此,這裡所說的一切六道眾生,不單指我們這個世界,
而是涵蓋所有恆河沙一切眾生。
摘錄自:http://www.ctworld.org/turn/sutra/0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