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2018100820:43
史記上說:
孔子晚年喜易學,闡述了彖辭、繫辭、象辭、說卦、
文言等。另外他讀易很勤,以致把編書節的皮繩弄斷三次。

孔子在四十六歲時開始刪詩、修書、訂禮、正樂。

五十四歲周遊列國,書簡大部份放在家裏。

孔子在六十三歲左右才與學生談易。

在六十八歲回魯後確定不仕而找出塵封已久資料
再刪詩、修書、訂禮、正樂,加強講易。
有一天晚上,忽見流星,心想自然界之一陰一陽相互交替,
也不知有多少弄不明的道理。
學生商瞿喜好讀易,孔子請其找資料及整理資料。

歲末到武城看言偃政績,回家時孔鯉急性病死,未見一面。
喪事辦完,孔子把滿腔熱情投入整理古籍。

著手編寫春秋,由魯隱公元年(公元前七二二年)到魯哀公十四年
(公元前四七九年)從魯國史中用編年體的形式把周王朝的歷史記
出善惡來,停筆時,孔子已七十歲。後來將春秋傳給顓孫師。

在六十九歲末,商瞿(字子木)問老師,易許多不明白。

孔子說:
「這部書寓意深奧,委實難懂,我也有許多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的地方。」後來將易一書傳給商瞿。

由此看來此章句簡單解釋為:

如果我早幾年,在我五十歲時認真來研究易經,
明白吉凶消長,進退存亡的道理,垂教後世,
便可以沒有多大過失了。

資料來源: 網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