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執著

2019081111:21

五蘊非我的意義是說,人的生命現象是由五蘊構成,
離開五蘊,根本沒有一個「我」的實體存在。
人若能悟到五蘊非我,就能解脫成聖人了。

「五蘊非我」不是對事物、環境沒有感覺和反應,
也不是完全否定人的心理、精神作用,
而是放下自我的執著中心,不以自我為認知、判斷的中心。
例如有人罵你,是他在罵,你這個人並沒有挨罵,
因為他罵的其實是你的五蘊。
也許是你的言語、行為(行),或者哪根筋不對了(想),
惹人家有此激烈反應。那麼自己反省一下,如果自己沒錯,
就不用生氣了;如果說錯、做錯,那下次叫自己的五蘊別
犯錯就好了。如果你也跟著生氣,想罵回去,那麼你又犯
了雙重的錯了。

五蘊非我,不是否定自我,而是不執著一個「我」-一個
固定的、絕對的形式或準則。大凡世界上所有的宗教,
都有一個絕對的真理、最高的信念,但佛教沒有。
所以,佛法無定法,一切都是相對的。
佛教說人要有正念,正念是沒有偏見,什麼是沒有偏見?
這也因人而異、因時而異。

幾年前有個人,非常疼狗。
有一天,他抱著狗來寺裡,見到我就說:
「師父啊,你看,我這隻狗多乖多可愛啊。」我就先摸摸牠,
主人一定要我抱牠,我就抱了起來,而且一邊對牠說:
「好可愛呀,你一定有善根,要多念阿彌陀佛啊!」

其實,我摸那隻小狗,等於摸牠主人的心,
我讚歎牠,等於讚歎牠的主人。

後來,有個信徒抱了一隻狗來,說要送我。
我告訴他:「寺院裡的出家人是不准養寵物的,這是戒規。」

「師父,因為您喜歡狗啊,您不可以裝啊,我上次看到您抱狗,
  很喜歡的樣子,人要真心啊,您怎麼變來變去。
  我不相信您不喜歡狗,這隻狗您收下吧!」

「阿彌陀佛。上次我那麼做,是為了度那個抱著狗來看我的人啊。」

又例如,有一對夫婦帶著他們三歲的孩子來見我,我也不看那兩個
大人,而是先跟小朋友打招呼,跟他玩一會兒,稱讚他健康乖巧;
然後跟他爸媽說,這孩子真好,要教他念佛、拜佛。
這樣做是希望他們全家能跟佛結好緣,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
要他念佛拜佛,等於也鼓勵大人念佛拜佛。
從這兩件事,要說我是愛狗、愛小孩,那是錯的;
但若要說我討厭狗、討厭小朋友,那也是錯的。

五蘊非我,是不以自己看到的我為我,要以他為我;
如果不斷地以「我」為出發點,以「我」代替他、
以「我」來要求他、以「我」責備他,
這是強烈的自我中心在作怪,當然就不是「無我」了;
而且這個「我」還很大呢,更是個煩惱的我。
這種「我」先是傷害人,然後反過來傷害自己。

然而,以他為我,這個「他」是沒有特定對象的。
有些父母會說:「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兒女,在我生命中,
子女是最重要,只要他們好就好,我自己無所謂。」
這樣的父母是以子女為我,所以也並非「無我」。

「以他為我」的「他」,不是指特定的某人或一群人,
也沒有固定的形式,連觀念上也不局限任何層次、種類。
所以我學習著跟什麼人都談得來,人家談運動,我也談;
談藝術,我也聊;就是賭博,我也談。
這不是因為我喜歡運動、藝術、賭博,而是因為對方喜歡。
談著談著,只要轉個彎,就可以與佛法相通。
如此,我弘揚佛法、利益人間的目的就達到了。


---本文摘自《歡喜看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