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層次

2019082010:49

心的活動層面有三,
最高的是精神層次,其次是觀念層次,第三是情緒層次。

情緒層次

這是屬於動物層次的一種心理反應,也就是動物的本能,
例如相爭、互鬥、追求、逃避、攻擊等。

競爭有兩種類型,那就是馬拉松式和拳擊式的競爭。
後者的目的是要打倒對方,讓對方爬不起來,如同動物的弱肉強食。

人性的競爭要像馬拉松式或接力賽式的競爭,
這種方式是鼓勵人人平等地依自己的能力,盡力往前跑,
不考慮到左右相鄰的人跑得快或慢。

企業家施振榮先生就曾提出這樣的觀念,
他說:「正確的經營是協助他人經營。」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商場猶如戰場,商場上的對手就是敵人。

其實,正確的觀念應該是,商場的競爭者是我們的恩人,
因為有高明優秀的競爭者,才會促使我們不斷地改革、創新。
這是社會進步原動力之一,這樣的觀念也是佛教的思想和觀念。

觀念層次

就是我們一般凡夫的想法,以現代潮流來說,每一個人都有
表達自己想法的自由,尤其是西方人,除了表達自己的想法外,
同時也尊重他人表達意見的自由,這種平衡互動是一種自由民主
的精神。

當大多數人的想法共同結合在一起蔚為風潮時,便會形成一個
時代的思潮,即所謂流行的思想。一般而言,少數人的先驅思想,
能帶領著時代潮流往前進,這類思想開始得早,卻不一定馬上被
人接受,有可能會被誤會、曲解而不受重視;也有可能因為理論
基礎不紮實,宛如曇花一現,流行不久之後便銷聲匿跡。

但是無論如何先進的思想,凡夫的觀念都是有偏差的,因為站在
自己的立場及角度看任何事物,都是不夠客觀的、不正確的,
也是不公平的。事實上我們在三度空間所見到的都只是幻象而已,
沒有辦法看到實體,也就是我們所見、所聞、所思,皆是虛妄法,
非佛法所說的真實法,因為有「我」的存在之故。

通常我們都會認為自己已經很客觀了,是站在他人的立場來設想
考量,實際上都還屬於自己的想法。在沒有其他的辦法或選擇下,
我們還是需要用觀念層次的想法、看法來處理事情、解決問題,
不過我們最終應該要超越這個觀念,使之提昇成精神層面。

精神層面

如果光用理論的、觀念的、邏輯的角度來衡量人、判斷事,
那是不慈悲,也是沒有智慧,要進一步包容他人,奉獻自我。
用無我無私的智慧來處理自己的問題,用慈悲的精神和觀念
來包容他人的差異。能包容就沒有對立的現象,沒有對立的
現象,精神層面的超越就出現了。

用慈悲心來對待所有的人,就能體諒所有的人都有他各自的
因緣業果;如果用智慧來面對一切的問題、現象,就能把自我
的觀點放下,妥為處理當時所遭遇的情況。

我常說:「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如此大家就能和樂共住,相融共事。

(一九九八年一月十二日)


---本文摘自《法鼓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