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述止至善

2015011520:50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詩曰:「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詩云:「緡蠻黃鳥,止於丘隅。」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
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
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譯文:

人先知其止,知己所當止之境,先止其心,為最初下手處;
能止而後心不妄動,不妄動而後手足有措,儀容舉止言語,
不至於凌亂無次序,所以才説「有定」,因為知止其心,
即有所定。身定而心定,身心皆定,不向外攀缘,而後才能
真靜,所以說:「定而後能靜」。心平靜無礙,清靜無為,
性有所安,所以説:「靜而後能安」。性安而不能慮,則所
安者不能久安,如果不求其更精進,必為邪思所誘惑,故必
須以智慧觀照察覺,內德外功兼備,內外皆光明,毫無人心
妄念,擾亂其中;使之一念不生,念念清靜,進而止於至善,
即所謂「得」也,所以說「慮而後能得」。
因此有才德的君子沒有不上以「止於至善」為依歸。
 
詩經商頌玄鳥篇上說:
「一國京城有千里之地,是人民所居聚的場所。」
 
詩經小雅緡蠻篇上說:
「聲音緡蠻的黃鳥,棲止在山角樹木茂密的地方。」
 
孔子說:
「一隻小黃鳥都知道牠所該棲止的地方,難道萬物之靈的人,
  反而不如鳥嗎?」
 
詩經大雅文王篇上說:
「德行深遠悠久的文王,繼續不斷光明其德行,無不恭敬地
  止於至善。」
 
所以做國君的人,以仁慈心愛民,謙恭忍讓以化眾,立德立
言以教民;做臣子的人,以恭敬心事君;做子女的人,以孝
順心事親;做父母的人,以嚴慈心待子女;與國人交往,以
信實心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