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與修道

2015061023:05
 
道是什修什麼?這是自古至今許多有識之士,努力在追求
這個答案。昔時單傳獨授的時期,大道並未普傳,因此許
多得道高僧,往往把道解釋得非常妙,例如大道無形無象,
真空妙有,無聲無臭,至清至淨,藏之則退於密,放之則
彌六合。讓一般芸芸眾生更加迷糊。

其實道是很切實,很實在的東西。簡單的說,道就是真理,
確確實實的事或物就是道。
例如你指著一棵樹說,這是一
棵。這是真實的事,當然是真理,也是道。雖然我們住在
地球上,看不到地球是圓或扁,但地球確確實實經過科學
家和冒險家證明是圓的。所以地球是圓的,也是真理,也
是道。又如他明明靜靜地坐在那裡,你偏偏說他站在這兒
唱歌,這就違背真理,就不是道了。這種真理,處處存在,
處處可見,因此說藏之則退於密,放之則彌六合。

再說,每個人都是肉體和靈魂的結合才能生存。靈魂一離
開,肉體便歸於死亡。這也是千真萬確的事,因此是真理,
也是道。我們的靈魂來自理天,剛來到這世界時,它非常
純潔光明,絲毫不染污垢。這就是我們的本性,也就是我
們的佛心或本來面目。而且我們的靈性來自理天,將來肉
體百年之後,靈性應回歸理天。這件事也是千真萬確,因
此也是真理,也是道。而我們所謂修道或得道的道,狹義
的說,就是指這個道。


我們的本性,佛心或本來面目人人都有,為什麼還要修呢?
原因無他,只因自我們來到這世界後,便被酒色財氣等物
慾引誘,把我們純良的本性染污了,而回不了理天家鄉。
因此恢復本性,恢復本來面目的功夫,我們稱之為修道。

古時道降師儒,一般平民大眾無法接觸道,因此修道,必
須出家。釋迦佛祖拋棄太子之尊出家求道,清朝開國的順
治皇帝,放棄皇位而出家。
歷代多少高識之士,為了求道,
而放棄千萬家產,父母妻女,出家去訪明師。他們所追求
的,莫過於恢復本來面目,以便成仙成佛。

現今道降火宅,有緣善士個個可以求道,在家修道。出家
求道和在家修道有很大的不同。前著沒有家累,但它要有
出家的條件,例如父母要有人奉養,而妻子兒女也要得到
適當的照顧。反之,在家修道,不用拋妻離子,夫婦可同
修,父不失於慈,子不失於孝,可以半聖半凡,一面照常
工作,一面修道。


在家,便離開不了人倫,就是所謂的五倫。人生下來,便
脫離不了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如果父母有多位子女,便會
有兄弟姐妹的關係。一出家庭,遇到他人,便有朋友的關
係。日後結婚,便有夫婦關係。而在社會上,也脫離不了
政府和人民的關係以及僱主和被僱者的關係,亦即君臣關
係或發號施令者與接受命令者的關係。因此在家修道,便
要從五倫修起。


修五倫,無非把我們的本性,佛心在人倫中做出來。為父
母者,應以慈愛的心去疼其子女,為子女者,應以其真誠
的心去孝順其父母。為君者亦即發號施令者應以敬愛的心
來對待他的下屬;為臣下者即執行命令者應以忠誠的心,
貫徹任務。以此類推,就是要把做人的本分做好、做對。


人自降落紅塵,走入輪迴,生生死死,不知已過了多少歲
月。我們的本性不知染污了多少,一下子要改掉,談何容
易。因此要一步一步修起。修道的步驟首重格物,革除心
物,把我們的貪心、愚痴心、忌妒心、自私心掃除掉,然
後才能致知,即發現我們的良知,我們的本性。用我們的
本性、良知,才能真正判斷對錯、是非。能夠正確判斷對
錯,才能誠意,即心裡發出來的意念,才會誠實不虛。意
誠,才能使我們的心,時時中立不倚。心正,我們便不會
做錯事,當然便是修身的主要目的。以上的格物、致知、
誠意、正心、修身是內聖的功夫,亦即修己的功夫。自己
一個人修好還不夠,必須也影響周圍的人,讓大家也能修
道。這就是渡眾或外王的功夫。
渡眾,第一步要影響全部
的家族,使大家都知修道。然後推廣到朋友以及社會大眾。
而最後目標就是渡盡天下蒼生,使所有的人,都能修道,
一旦無常來到,大家都能快快樂樂返回理天極樂世界。

總之,修道不外修己與渡眾。以前單傳獨授時,都重先修
己。修好後,才能考慮渡眾的功夫。然今日大道普傳,要
渡盡眾生是一件很大的工程。而且我們餘生只有數十春,
因此我們必須修己與渡眾並重。一方面盡量修改自己的過
錯,一方面積極宣揚真理,使我們的親戚、朋友和社會大
眾都知道自己本性的光輝,而努力去恢復自己的本來面目,
也讓我們的社會一步一步走回原來安和祥瑞的生活環境。

 

文章出自網站:
http://www.iguantao.com/PageAK.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