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證釋

2015072516:54
1.『中庸』首章開頭前三句為何?

答: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2.『中庸』言:天地之道者何也?


答: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3.『中庸』云:『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學道的五種方法?


答: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4.『中庸』云: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五』、『三』所指各為何?


答:五者為: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之交也,
   天下之達道也。

   三者為:智、仁、勇,天下之達德也。

5.『中庸』:詩云:「      」,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

答:維天之命,於穆不已。


6.『中庸』:「      ,至道不凝焉。」

答:茍不至德。



7.『中庸』:子曰:「回之為仁也,擇乎中庸,得一善,    。」           

答: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8.『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            。  


答: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9.『中庸』:詩云: 『      』,言其上下察也。

答:鳶飛戾天,魚躍于淵。


10.『中庸』: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      
   小人行險以儌幸。


答:居易以俟命。

 
11.『中庸』:明乎           ,治國其如示諸掌乎。

答:郊社之禮,禘嘗之義。


12.『中庸』云:惟      ,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
   立天下之大本,
知天地之化育。

答:天下至誠。

13.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         。            

答: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


14.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        

答: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
   能盡物之性,
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
   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15.至誠之道,可以前知                ,故至誠如神。

答: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見乎蓍龜,動乎四體。

  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


16.孔子如何稱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

答: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
   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
   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17.孔子如何稱述舜之大智?


答: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
   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18.孔子如何說君子之強?

答: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
   中立而不倚,強哉矯!

   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
   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19.『中庸』:孔子對知與行如何論述?

答: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
   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
  及其成功,一也。

 
20.孔子認為『道之不行』的原因? 

答:智者過之,愚者不及也。


21.孔子認為『道之不明』的原因? 

答: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


22. 『中庸』:君子如何素其位而行?

答: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
   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



23.孔子說:大德者必如何?

答: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24.『中庸』:『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何謂九經?

答: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
  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

 

25.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_______。

答: 察乎天地。


26  君子之道,辟如_______,辟如________。
    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
    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而妻帑。」
    子曰:「父母其順矣乎!」


答: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


27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____者也」。 


答: 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

28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
   ______________,禮所生也。


答: 親親之殺,尊賢之等

29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
         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_______者也。」 

 

答: 災及其身。


節錄自修辦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