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虛極

2015080115:16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歸根曰靜,靜曰復命。
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道德經第16章

老子道德經第五章說:「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就是在描述「致虛極」的部分。
而本章提到,道除了「虛、動」之外,它還會「靜、篤」。
如果「虛、動」代表生、在幕前(由道而出),
那麼「靜、篤」就代表死、回幕後(回歸道)了。



常道總是一方面極力地保持空虛好讓萬物變化萬千多彩多姿。
但另一方面常道又堅守原則讓萬物歸根(歸根曰靜)回到篤實的
本來面目──回歸並與常道合而為一。

萬物就在這兩個作用下自然成長興盛而達到平衡,
而我觀察到的是萬物總是在天地間周而復始的循環著。

芸芸眾生,都因常道而生,由始而終,落葉歸根,又回復到
常道之中。落葉歸根,叫做靜,也就是去回覆老天爺的差遣,
要去回覆老天爺的差遣是萬物的常態。

能認知「回歸常道而合為一體」是萬物的常態,就是明白道理;
不明白萬物本是一體而胡搞妄作,就凶了。
能了解萬物是一體就能包容萬物;
能包容萬物才能公平對待萬物;
能公平對待萬物才能將萬物照顧周全;
能夠將萬物照顧周全才能天下 太平;
天下 太平後才能達到常道的境界;
達到常道的境界後大同世界才能維持久遠。
久遠到即使我們死後再投胎也不會遭到危難。


釋義:
本章強調事物的萬般成就,來自於虛極靜篤的根本。心的清明寧靜,
才是我們的本來面貌。保有清靜之心,洞察事理,所行所為方符合道
之常理,而能成就一切。道之運行是無私的,因此知曉道理者,便能
公而無私,不會因私慾擾心,胡作妄為而自遭禍端。這是老子教導世
人的保全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