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齋與坐忘

2015090910:39

心齋即虛以待物,人間的種種紛爭追根究底在於求名用智。
『名』、『智』為造成人間紛爭的根源,去除求名鬥智的
心念,使心境達於空明的境地是為『心齋』。


莊子在人世間假託孔子告顏淵之言『若一志,無聽之以耳,
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
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虛則心齋也。』不存成見,
隨遇而安一切不往心裡去,
這是莊子應付亂世痛苦的方法。

心齋最要緊的,是虛而待物,與外在不為不忤。我想莊子
是認為如此做,至少不會在增加痛苦;痛苦不往心裡去,
痛苦這個感覺在知覺上或許能夠減少。而痛苦不往心裡去
的最好方法就是忘掉它。

因此莊子又提出了一個概念:『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
同於大通,此為坐忘。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與一
切事物同化是一種無己的體現,忘了自我這個個體的一切
個人感受,就會少掉很多不必要的痛苦了。

要是能離形去知,不要太執著於這個肉體的存在,萬境皆
空;如果能夠在去除一己之見,一己之知,不再執著己見,
如此才能懂得『無好』、『無常』。

若要做到一切事物都能附之一忘,就要徹底的體認到此身
並非真正我所擁有。莊子要我們去掉官能的感受,甚至不
要以一個偏執於個人的心去感受一切的境遇。
忘我就是忘
掉一切痛苦的根本大法。

心齋和坐忘均為莊子應世之重要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