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材與不材之間

2015110221:05
 

言莊子入山,見不成材之木得終天年;
宿於故人家,見啞鵝被殺,得出處於材與不材間的設想。

進而指出,如此也不能免累,最好的方法在
「乘道德而浮游」,「與時俱化」「物物而不物於物」
要與時俱進、順應自然,才是處世避禍之道。

 
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問其故,曰:「無所可用。」
莊子曰:
「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莊子走在山路上,看到一些大樹,枝繁葉茂,可是木匠卻只是
站在一旁而不去砍伐它。莊子問說為什
麼不砍它,木匠回答:
「這些樹材質太差,沒什麼
用處!」
莊子對弟子們說:「這些樹就是因為沒有
用處,才能長得這麼
高大啊!」

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
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
殺?」
主人曰:「殺不能鳴者。」
 
莊子下山之後,到一個朋友家去,這朋友很高興,就叫傭人殺
鵝款待莊子。傭人問說:「我們養的鵝一
隻會叫、一隻不會叫,
請問要殺哪一隻才好呢?」主
人說:「殺那隻不會叫的好了。」

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
處?」
 
第二天,弟子請問莊子說:「昨天那些山中的大樹,因為不能
成為材料,所以沒有被砍伐,可是今天
看到這隻鵝,卻是因為
不會叫而被殺。請問老師到底
要怎麼做才對?」
 
莊子笑曰:「周將處夫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
非也,故未免乎累。
若夫乘道德而浮遊則不然。
 
莊子笑笑著說:「如果是我啊,我希望在有用和無用之間取得
平衡。但是,有用和無用看來相似,卻又
難以區分,在材與不
材、有用和無用之間如何拿捏,
實在是很困擾!所以唯有順應
大道的變化、順其自然
而行,才能免於困擾啊!」
 
无譽无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无肯專為;一上一下,以
和為量,浮遊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
物,則胡可得而累邪!
此神龍黃帝之法則也
 
忘卻讚譽,也忘卻詆毀,或龍或蛇,屈伸自如,順著時勢變化而
行動,不偏滯專為。或飛動,或潛屈,
總以和光同塵,為行為準
則。然後遊心在萬物沒有的
境界,役萬物而不被外物役使,那怎
麼會受物累呢?
這是神農黃帝處世的法則啊!

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
合則離,成則毀;
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
欺,胡可
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為道德之鄉乎!」
 
至於那萬物自然的實理,人事變化的過程就不是這樣了。有合就
有離,有成就有毀,清廉的就被毀傷,尊貴
的就遭受攻擊,有為
的就遭非議,賢能的就遭受謀害,
不賢的遭受欺凌,如此看來,
何必偏執一方呢?悲哀
啊!弟子們記著處世要免於物累,這就是
逍遙在道德的
境界啊!」


此文出自〈外篇.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