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瓠之種

2015110318:07
 
本文選自《莊子‧逍遙遊》,文體為寓言類。

惠施是莊子的好友,又是莊子的辯論對手。

惠施借用魏王送給他的大葫蘆,雖大但找不到適合它容納
的東西,因而丟棄不用的比喻,批評莊子的學說不切社會實,
「大而無用」。

於是莊子就用這個寓言來批駁惠施,為自己的學說辯護。

莊子說,同樣的不皸手之藥,有的人用它漂洗絲絮,終日勞碌;
有的人則用它取得戰爭勝利,贏得高官厚祿,其差別在於用法
的不同。

 
他指出惠子有能容五石的大葫蘆,為什麼只考慮盛東西呢?應
當把它繫在腰間,漂游江河湖海,自在逍遙。

顯然,莊子是在宣揚他的「無用之用」的主張。

什麼叫「無用之用」呢?在莊子看來,事物沒有同一客觀標準,
從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就會有不同的感覺。一個東西用處的
大小,是相對的,在不同的地方,發揮的作用就不一樣。

對人的使用也同樣存在這一問題,知人善任,方可人盡其才,
使每個人能最大限度地去發揮他的聰明才智。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
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
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
『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
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
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
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
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惠施告訴莊子說:「魏王送我大葫蘆的種子,我種植收成
後這葫蘆大到可容納五石。用它來盛水,它的重量一個人
舉不起來。把它剖成兩半做水瓢用,卻又太龐大沒有適合
它容納的東西。這個葫蘆不是不大,但我因它巨大而無用,
就將它擊碎了。」

莊子說道:「夫子,你實在不善利用大的東西!有一個宋
國人,善於製造不皸手的藥品,世代以漂洗絲絮為生。
 
有一人聽說這事,要用百斤金子來買這種藥方。宋人聚集
族人商量道:『我們這輩子以漂洗絲絮為業,所得也不過
數金;今一旦賣此藥方,就可以得到百金,賣給他吧!』

那人得到藥方,就去遊說吳王。適逢越國入侵,吳王派他
率兵迎戰。冬天與越人水戰,靠這不皸手的藥品大敗越人,
吳王便割一塊地分封此人。同樣是能不皸手的藥,有人因
此而受封,有人一輩子漂洗絲絮,這就是用法有不同啊!

現在你有能容五石的大葫蘆,為什麼不考慮把它縛在腰間,
而浮遊於江湖呢?而你卻在憂愁它龐大而沒有適合它容納
的東西,你也未免太迂曲不知變通了!」


莊子藉由宋人的藥方可使世代子孫從事漂衣,
也可使說客裂土封侯的這段故事,
闡明「用」可從不同的角度去發掘。

大瓠儘管不能拿來盛漿、做瓢,
卻能作「腰舟」帶人遊於五湖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