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禪來看《法華經》要義?

2016121013:05
在佛教裡,《法華》是大乘圓教。

佛陀一代時教,所謂「談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
有一首偈語說:「華嚴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
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八載。」

佛陀最初說法,是在定中講說《華嚴經》,有三七二十一天,
這是大乘最高的境界,也就是所謂華嚴的境界。
佛陀講說《華嚴經》的時候,菩薩、二乘人都聽得如聾若啞。

所以,佛陀只好回過來,從小乘的《阿含經》講起,
然後漸次演說到大乘的《方等經》、《般若經》。
二十二年的般若以後,
有八年的時間專講大乘的圓教《法華經》、《涅槃經》。
在法華會上,因為是大乘圓教,境界很高,
所以雖是百萬龍天的盛況,卻仍然有「五千退席」。

《法華經》是大乘圓教,所謂圓教,
是說其教義是圓滿究竟的,是「實中實」。

佛陀一生說法,大部分講的是權教的方便法門,
唯有《妙法蓮華經》是整個佛法當中的大乘實教,
是佛陀真真實實的本來心懷。

佛陀之所以降誕於世,其唯一目的,
就是為了要開示眾生悟入佛的知見。
也就是讓眾生統統覺悟到人人都能成佛,大家要有信心。

因此,方便說有聲聞、緣覺、菩薩等三乘的佛法,
然而實則只有一佛乘──「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

此外,《法華經》的思想大義,
有一念三千、百界千如、三種世間、性具思想、二諦圓融等。

所以,懂得法華的要義,就會知道「百界千如,一念三千」,
原來十法界的眾生都不離一心,一心圓具萬法,
萬法就在我們的一心。

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與諸佛在自性上本來平等,
只是覺悟有先後,佛性並沒有差別。

本文摘自:
http://prolife.forumotion.net/t477-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