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不爭而善勝

2018061221:04

老子認為人應該取法天地自然,自然界的花開花謝、潮起潮落、
鷹飛魚躍,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刻意追求的結果。大自然是無意
識的,但處處充滿生機;天地並不想去實現什麼,但樣樣都實現
了。

人類如能以「無為」的態度,處處順應自然的規律,不背離去追
求個人的目的,這樣反而更能達到自己的目的,老子把這叫作
「無為無不為」,表面上什麼都沒做,其實什麼願望都實現了。
難怪從歷代當權者如漢文帝,到今天的企業家,都對它有興趣。

孟子認為:「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孔子教人,
也是以奮發有為,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老子對儒家「有為」的
看法不以為然。他認為凡人若存心有為,作事就明了機心;有了
機心,往往會和人勾心鬥角,而被捲入爭奪的漩渦或政治風暴,
而陷入痛苦的心境。

此種消極思想,影響到所有道家分子,老子的無為無爭的另一意
義是「無不為、無不爭」。是消極的積極,他知道爭雄的道理,
流弊很多,故屈守於雌的一面,終能得到大家的愛戴,而成為萬
水之宗,而成其偉大。

《老子》七十三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
……知其榮、
守其辱,為天下谷。」跟莊子比起來老子的消極中帶有積極的本
意,因為他所提出的「無為」的目的仍「有為」。莊子的想法比
較激進:絕聖棄智,大盜乃止掊斗折衡,而民不爭。

沒有機心叫無為,不與人爭叫無爭,看起來是缺、是沖、是屈、
是拙、是訥;但是其效果比有為與善爭更好其實,是成、是盈、
是直、是巧、是辯。這只有善體道旨的人,才能體會其真義,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天道沒有偏好,誰能體道而行,誰就
能獲益。


資料來源: 網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