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五)

2013122720:18
 
淨空法師主講   劉承符居士記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
 
這一段說明世尊善巧的教學,前四句講十二因緣,末一句講四諦。
十二因緣與四諦是佛教最根本的教義,說明生死輪迴之事實真相。
十二因緣總共有十二條,謂之十二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
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
有緣生,生緣老死。這十二條循環不息,形成三世輪迴現象。前二
條屬過去世,無明是因,因無明而引起的一切作業是行。有過去之
因緣才有今生之果報。從識到受,這五條是今生果報。十二因緣中
所說的無明非大乘經中所說的根本無明,而是枝末無明。根本無明
破了就成佛,枝末無明破了只能斷見思煩惱,證小乘辟支佛果。無
明是迷惑,有錯誤思想見解,才有錯誤的行為。行即造業,造業必
受報,受報必來投胎,投胎即是十二因緣第三個識,識俗稱靈魂。
他來投胎,真正因緣是無明與行,父母屬增上緣,投胎要找有緣的
父母,子女與父母之因緣不出四類,報恩、報仇、討債、還債,有
這種恩怨債務才生在一家。投胎之後在一兩星期之內,什麼都說不
上,給他一個名字叫名色,名是說他有精神,色是說他是物質,以
父精母血為身體,此刻尚未長成人的形狀,世人謂之胎盤。在母腹
中逐漸長大,眼耳鼻等逐漸形成,名為六入,即是胎兒。觸是由母
體出生,與外面世界接觸。初生嬰兒二三歲以前,只有觸,沒有受。
當其有苦樂憂喜的感受時即是受。有苦樂之感覺,必生愛憎,故受
緣愛,有愛必有取捨,故愛緣取,因妄取故即成業有。此愛、取、
有三條是今生的因,有今生之業因,必有來生之果報,故有緣生,
生緣老死。此是十二因緣運行之過程。昔日農村兒童往往到七八歲
時還能保持天真,只有觸而無受,覺得一切都是美好的。今天一兩
歲的小孩即能察言觀色,已喪失了天真,很可憐。佛說投胎有兩種
情況,一種是引業,引導眾生到什麼地方投生,過去生中曾修五戒
生人道,修十善生天堂。同樣是人而生活享受遭遇迥不相同,屬於
滿業。最重要的是今世修行,對愛、取、有特加防範,若先由愛上
斷,則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反過來叫「還滅論」,為何有老死,因
有生,為何有生,因有行業,一項一項往上推,十二條中如有一項
斷掉,輪迴就沒有了。我們今生能下手修行的只剩三條——愛、取、
有,只要斷一個,六道輪迴就解決了。生死業因即是愛,愛不重不
生娑婆。貪愛五欲六塵,貪愛名聞利養,什麼人能真正看得破放得
下,就超越六道,永脫輪迴。如不能在愛上斷,在取上斷也行。對
一切法不取不捨,不捨是順受,不取是不造業。隨緣了舊業,不更
造新殃。至於從有上斷,只有諸大菩薩再來人,與眾生合光同塵。
如眾所週知的濟公活佛,不拘小節,不守清規,不守戒律,好像愛
取有都有,其實他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乃上上乘真實工夫。凡夫
只能在愛取上下功夫,愛取有是無量劫來的習氣。今天初聞佛法,
了解事實真相,而境界現前,毛病習氣又來了,見到順逆境界又生
愛惡之心,貪瞋痴慢,自私自利,念頭一起來,要緊的是覺悟,用
一句「阿彌陀佛」代替一切念頭就對了。
 
四諦是「苦集滅道」,此四字亦說兩重因果。苦是現在果報,集是
過去的業因,滅是修行人未來證得的果報,道是現在修學的因緣。
簡言之,諦是確有其事,佛說三界皆苦,三苦八苦,此處不必細表,
初學的人往往不以為然,因世間快樂事很多,為何說是苦呢?世間
樂事可以變成苦,謂之壞苦,而苦事不會變成樂,可見樂不是真的。
要緊的必須知道為什麼要來作人,輪轉六道。佛觀察的透徹,人生
為酬業而來,造善業得福報,造惡業受苦果,這是事實真相。看他
人享受,自己受罪,認為上帝佛菩薩不公平。存這種思想,不但不
能解決問題,反而更造惡業,一定要對因果律深信不疑,改善自己
的思想行為,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改造自己的命運,但這不是徹
底解決之道。這樣作今生來世可能得大福報,但不能保證生生不造
罪業,如福報享盡,惡報又現前,必墮三塗,要根本解決,必須超
越輪迴。修道證果,果是滅,滅煩惱,滅妄想,滅執著,滅六道輪
迴。在四諦中最重要的是修道,修出離生死輪迴之道。佛在經論中
說了許多修行法門,門門皆可成佛。我們每人根性不同,迷悟、習
氣、染污亦異,如選擇的法門不適合自己的根性,勉強去學,耗費
精力而得不到效果。
 
我們現在雖然對於般若經論有相當理解,切莫自滿,理雖頓悟,事
須漸修,自己的毛病習氣能否斷除,在日常生活中,財色名食睡,
見色聞聲,能否不動心,幻相現前,如有一絲毫愛惡之心,就不能
出離三界。任何法門必須斷煩惱才能超越輪迴,唯念佛法門可以帶
業往生,只要伏著煩惱,即可出離三界,伏比斷容易。文殊普賢在
華嚴會上教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採用這個法門,可知選此法門乃
真有智慧,是上上乘頂尖人物的選擇。修淨土法門,不但自己能成
就,而且還要勸有緣的同參道友,在一生中圓滿完成佛道。
 
佛說五蘊是因眾生迷色法輕,迷心法重。五蘊包括色法一、心法四。
十二處恰好相反,眼耳鼻舌身屬色法,色聲香味觸法屬色法,色法
說十一條,意根屬心法只一條,這是對色迷的重,對心迷的輕的人
說的。還有一種人,色心迷的都重,佛說十八界,六識是心法,六
根中之意根是心法,其餘五根是色法,六塵是色法。在十八界中色
法講了十一個,心法講了七個。佛說法是應機而說,活活潑潑,實
無定法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