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 第九

2015011922:25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堅定不移的四個人生價值觀:
第一,不操心自己的享受、欲望,但為國家、社稷操勞;
第二、不懷『殺、盜、淫、妄、酒』,
      心中常有『仁、義、禮、智、信』;

第三、不執著在學問、知識、財富、地位的外在,但卻落實、實踐
      綱常倫理的內涵;

第四、不輕視他人、鄙視他人,但卻也尊重自己。』
 
註:仁=戒殺、義=戒盜、禮=戒淫、智=戒酒、信=戒妄。
註:佛家六祖惠能大師解說修行人除四相,與孔子的絕四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不心有能住,輕慢眾生,名除我相。
二、不恃持戒、輕破戒者、名除人相。
三、不厭三塗苦,願生諸天,名除眾生相。
四、不心愛長年,而勤修福業,諸執不忘,名除壽者相。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孔子說:『夫子我對綱常倫理的正道的學習有多少呢?事實上,這
是天性,上天賦予給聖人與我們的本性,早已俱足這三綱五常的正
道,我們生下來就俱足了,一般人不知道本性是什麼,是因為他們
並未學習過。一般的凡夫俗子問夫子我:綱常倫理的正道是什麼?
為什麼普通的人卻好像沒有。夫子我知道世人的本性已被貪、憎、
痴所矇蔽,本性早空空也,所以夫子我承擔上天的使命,竭盡能力
來教育凡夫俗子如何做人。』

 
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
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顏回自嘆德性不如孔子的說:『孔夫子的大德雖然仰望高處,卻看
不到極處。又似鑽鑿井水,越深挖地層越堅實。雖然觀前顧後的學
習孔夫子的大德,但是太深奧了。我自從向孔子學道,發現道是如
此高深,而又無處不在。孔夫子循循善誘的教育我們,讓我們瞭解
綱常倫理,並以五常「仁、義、禮、智、信」做為人生的規範。
我們的學習永不停止,就是要把我們的本性潛能開發啟端出來,
竭力學習孔夫子的精神,好似孔夫子精神永遠在我們心中做標竿、
榜樣。雖然我想要跟進孔夫子學習大德,但卻永遠只能學到孔夫子
大德的末梢而已。』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簀,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簀,
        進,吾往也!」


孔子說:「為學好像堆一座山,只差一籠土而停下來,便前功盡棄,
這是我自己停止的!為學又如同填平窪地,雖然只倒了一籠土,但
繼續往下倒,終究可以把它填平,這是我自己努力不懈,才能完成
的啊!」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孔子說:『「智」者,智慧也。是非之心、要辨別是非、柔和反省
自己不對之處。因為經常反省,所以不會被貪、憎、痴給迷惑。
「仁」者就是人的惻隱之心、良心、慈悲、正直、良知、良能、善
性等。因為大愛佈施給他人,所以從不擔心、煩惱自己所缺。因為
勇者有智慧做後盾,有羞惡之心、「知恥近乎勇」,包容心,
「君子知道有勇而無『義』,容易亂性,小人有勇而無『義』,容
易成盜賊。」。所以君子不怕困難,都會去突破、解決、不逃避。』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
        未可與權。」


孔子說:『綱常倫理的正道可以學習,但是卻無法衡量學習的成果;
如果綱常倫理的大道能夠衡量、計算、有數據,這個綱常倫理的正道,
就不會是永恆不變的;真道是無法計算其輕重,卻永恆不變,無法衡量
、計算、沒有數據,才是真道。』


註: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這意思是:
   『綱常倫理正道的玄妙,要說的清楚,它就不是正道了。』


註: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正道,幾千年來都一樣。子女對父母都擁有孝,
    夫妻都有忠孝節義的情愫。這些都是生命中永恆不變的愛。

http://tienlu.homeip.net/dvbb/dv_rss.asp?s=xhtml&boardid=21&id=445&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