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淵 第十二

2015011922:36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孔子說:「克制自己的私慾,實踐禮節,這就是仁。一但克制了自己
並實踐禮節,天下的人就會稱讚你是仁人。要做到仁德是靠自己的心
意的,難道還要遵從別人嗎?」


顏淵說:「請問實踐仁德的條目有哪些?」

孔子說:「不合禮的事情就不去看,不合禮的事情就不去聽,不合
禮的事情就不去說,不合禮的事情就不去做。」


顏淵說:「我雖然不聰敏,也要照著這些話去做到!」

本章表達的意思是仁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慾,實踐禮節。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
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本章講面對存在命限,司馬牛很感慨的說人家都有兄弟,獨獨
他沒有,這裡所講的並不是沒有兄弟,而是沒有志同道合的
兄弟,也可以講他的兄弟是沒有走在正道上,所以他很感傷,
子夏聽到他這樣說就安慰他:「我聽說:『死生有命,富貴
在天。』,又勸他說:「『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一個人可以減少自己的過失,
待人符合禮,那麼四海之內皆會有兄弟,不用擔憂自己沒有
好的兄弟。 

 
子張問崇德、辨惑。
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子張問如何可以算是崇德與辨惑?
孔子說:「言行以忠誠信實為主,聞義即能改過遷善,可以算
是崇德了。喜愛一個人的時候,希望他活得很好,討厭的時候
,希望他死,既要他生,又要他死,這就是迷惑!」

(誠不以富,亦祇以異。)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康子向孔子問政事,如果殺掉無德的壞人,從而親近有德的好人,
那會怎麼様呢?孔子回答,治理國政,如何用殺戮呢?只要一心向
善,老百姓也就會跟著向善。領導者的德行好比是風。老百姓的
德行好比是草,草受風吹,必然會隨風倒。


領導者主要的職責,在於營造健康合理的成長環境。
 
 
 
68.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
   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
   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
   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
   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註68:子張問孔子說:『知識份子如何能通達事理、真理,逆來順受,
不被外力所矇蔽、所迷惑?』
孔子反問子張說:『你認為如何能通達
事理,而不被外力所矇蔽、所迷惑呢?』

子張回答說:『在社會、國家中名氣很大,在鄉里中聲望很高。』
孔子說:『這是名聲響亮到每個人都認識他的人是名人,這不是通達
事理的人。通達事理的人,已經擁有綱常倫理的內涵,個性正直而且
見善而行,見過必改。會察言觀色瞭解他人的想法,但卻謙遜的自認
不如他人。在國家做個通達事理的人,在鄉里中做個通達事理的人。
而名人,表面上說行仁義之道,但行為卻與所說的相違背,卻也據理
力爭,自認為自己所做所為是不容被質疑的。
所以大家誤以為他是在社會、國家中名氣很大,在鄉里中聲望很高。
名聲響亮到每個人都認識他的名人』


http://tienlu.homeip.net/dvbb/dv_rss.asp?s=xhtml&boardid=21&id=448&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