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菩薩

2015022311:41
 
菩薩,爲梵語菩提薩埵( bodhisattva)的簡稱。
菩提指“正覺的智能”,薩埵指“有情”,故合譯爲“覺有情”。
也就是發起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聖者。

菩薩的性格特征在於慈悲,所以不畏懼眾生的難度與佛道的長遠。
聲聞果的求證,利根需要三世,鈍根需要六十劫;緣覺果則利根
需要四世,鈍根需要一百劫。

而菩薩必須三大“阿僧隻劫”(意爲無量劫),曆經五十二階位
才能成就佛果,所謂“三隻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從十信、十
住、十行、十回向,乃至十地中的初地爲第一阿僧隻劫;第二地
至第七地爲第二阿僧隻劫;第八地至第十地、等覺及妙覺爲第三
阿僧隻劫。此外尚須一百小劫修相好圓滿,才能證得佛果。

除了慈悲以外,菩薩的思想特色在於般若的智能,也就是泯除對
於世間種種對立現象(主體與客體,物與我等)的執着,而達到
無分别智。因此菩薩認爲宇宙與我一如,眾生與我同體,所謂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因此,佛經上說般若波羅蜜是三世諸佛之母。

菩薩的精神是堅忍與精進,一個志願修學大乗菩薩法門的人,
首先要發菩提心,上求下化,才能精進不斷的饒益眾生。
《華嚴經》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因此,菩薩的實踐法門,首重於六度波羅蜜,或十度波羅蜜。
而作爲菩薩的共同願行,便是無休止的“四弘誓願”。

資料來源:
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20396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