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是外不著相,不執著一切境界相是為禪;
「定」是內不動心。若從其意義上來說,一個修行人,能攝受
散亂心專註一境,即是所謂「定」;攝心繫念一種法門,能出
生種種三昧,即是「思維修」;依於禪定能出生種種功德,即
所謂「功德叢林」。
《六祖壇經·坐禪品》:「禪定者,外在無住無染的活用是禪,
心內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所謂外禪內定,就是禪定一如。
對外,面對五欲六塵、世間生死諸相能不動心,就是禪;
對內,心裏面了無貪愛染著,就是定。參究禪定,那就如暗室
放光了!」
《心經》:「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所謂「行深」,就是禪定、深定。
觀自在菩薩在禪定中發現,當五蘊皆空-也就是「無我」的時候,
一切的煩惱與痛苦就解脫了,觀自在菩薩就是在定中得到這個清
凈的大智慧而證得大自在成就。
一般來說,禪定不一定能悟道解脫,但要悟道解脫卻離不開禪定。
但是對上根利智者而言,禪定並無一定之形式。
所謂:「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十字街頭好參禪。」
「如來於二六時中常起觀照。」
只要念念覺照,當下「一念清凈一念佛,念念清凈念念佛。」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時時刻刻保任,修無修修,行無行行,
修一切善而不執著所修之善,斷一切惡且故不為一切惡所縛,
當下這念心便是歸於中道。
總括起來說,禪定是修菩薩道者的一種調心方法,
它的目的是凈化心理、鍛煉智慧,以進入諸法真相的境界。
「定」是內不動心。若從其意義上來說,一個修行人,能攝受
散亂心專註一境,即是所謂「定」;攝心繫念一種法門,能出
生種種三昧,即是「思維修」;依於禪定能出生種種功德,即
所謂「功德叢林」。
《六祖壇經·坐禪品》:「禪定者,外在無住無染的活用是禪,
心內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所謂外禪內定,就是禪定一如。
對外,面對五欲六塵、世間生死諸相能不動心,就是禪;
對內,心裏面了無貪愛染著,就是定。參究禪定,那就如暗室
放光了!」
《心經》:「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所謂「行深」,就是禪定、深定。
觀自在菩薩在禪定中發現,當五蘊皆空-也就是「無我」的時候,
一切的煩惱與痛苦就解脫了,觀自在菩薩就是在定中得到這個清
凈的大智慧而證得大自在成就。
一般來說,禪定不一定能悟道解脫,但要悟道解脫卻離不開禪定。
但是對上根利智者而言,禪定並無一定之形式。
所謂:「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十字街頭好參禪。」
「如來於二六時中常起觀照。」
只要念念覺照,當下「一念清凈一念佛,念念清凈念念佛。」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時時刻刻保任,修無修修,行無行行,
修一切善而不執著所修之善,斷一切惡且故不為一切惡所縛,
當下這念心便是歸於中道。
總括起來說,禪定是修菩薩道者的一種調心方法,
它的目的是凈化心理、鍛煉智慧,以進入諸法真相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