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2016050713:52
人(或生命)先天具有的純真本性,互相之間是接近的,而後天
習染積久養成的習性,卻是互相之間差異甚大。

「唯上知與下愚不移。」(《論語.陽貨》)是說:只有智慧打
開最多的智者和智慧封閉最深的愚者,他們的心性不會受外在
環境的污染和教化而改變。在「上知與下愚」之間,是絕大多
數的一般人,都能修養心性,也都會受到環境的影響。接受教
化可以升華,受到污染則會下沉,環境能起到污染的作用,但
同時也存在著能使人出污泥而不染的方法,那就是正法正道。
透過學習正道,一般人都能從修養心性中得到升華,這也許就
是禮樂教化的最終目的。

認識自己,從修養心性的角度來談,包含向內找自己不足的
一層意思。做什麼事時,不能總看別人的錯,而是要多看自
己哪裡做得不好,要改進。再進一步講,如果人能做到無執
無求,就能更好的認識自己。因為人在各種慾望和執著的帶
動下,是無法認識自己的,是找不到真正的自我的。只有去
掉人的不好的觀念,破除人的思想框框,盪去人心的污濁,
才能啟迪人的慧根,喚醒人的良知,使人看清真正的自己和
世界的一切。


陽貨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