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帝說:「你啊!舜啊!歷代天命傳承,下一個就是你了,
天命道統傳承在你身上,你要怎麼做?要「允執厥中」,喜
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中者天下之大本也。」
人都會有喜怒哀樂,但不能常住在那裡,要未發,要居中,
不但只在那裏,還要「用中」,不動情緒的處理一切事物。
人隨時隨地都處在情緒中,而且很重視情緒,想盡辦法要
如何讓情緒能更好一點,都是在「受」而不是在「用」,
用是用在「未發」,不是什麼事都不做,而是不動心。不
動心才能完其事。孟子四十歲不動心,知道如何做一切事,
大部分時間保持在不動心,看臉就知道有否保持不動心。
堯要舜掌握「中」,不要掌握軍隊、政策、管理文武百官,
要允執厥中,不能失去中,中是天命之所在,一但不掌握
好,天命就轉走了。
如果四海困窮,老百姓困窮,上天給你的俸祿會永遠結束,
活不下去了。這是書上朱熹的註解,但實際上他的意思是,
一但允執厥中,守住天命全神貫注,真正全其神沒有分散
到六塵中,那麼就算四海困窮,(四海是那時臨海地區指
最富饒的地方)四海寶物有用完之時,但天祿永遠是用不
完的。常說道是船,財是水,無水不能行舟,彰顯錢財的
重要性,似乎好像有理,但事實上,只要能允執厥中,永
遠就不會困窮。治國之道就是允執厥中,堯認為舜可能會
擔憂如此多百姓如何治理?如何養活?因此提出只要允執
厥中就永不會困窮了。
「舜亦以命禹」舜也用堯交代他的話「要允執厥中,四海
困窮,天祿永終。」來交代禹。
堯曰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