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是先重視生活,而後再修道,
所以台灣俗語:「先顧腹肚,後顧佛祖。」
一般解釋是說:
「自己三餐先照顧好肚子,能吃得飽,後有剩餘的時間或金錢,
再來行布施或修行。」
一句俗語能流傳世間而不被淘汰,一定是真理。
而一般人都犯上「依字解義,三世佛冤。」的誤解。
此句話的真實意義,應解釋為:
「要先用呼吸空氣填滿肚子(禪定呼吸),
讓肚子能產生能量,而提升自性本能(金丹自結),
久而久之,蒙塵的自性,去掉累世所積的業塵而
變成光亮亮的自性顯露(即是佛如來),
而後再好好保持照顧,不再蒙塵,就能度化眾生。」
所以孔子說憂道不憂貧。
基督 聖經 馬太福音中,
耶穌告訴門徒:「不要為吃飯穿衣煩惱,天父都會處理,
如天上飛鳥,都不為吃穿煩惱,還不是活的快快樂樂的。」
資料來源: 網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