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云: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 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以前,有位修行人,雙手捧著鮮花,以最虔誠的心供養佛。
佛陀一眼看出他的來意,便問:「你今天來,是否心有所求?」
修行人說:「世尊,我是個修道人,除了道,什麼都不求。」
佛陀就告訴他:「既來求道,那就放下吧!」
修行人就把花放下,雙手合十。
佛陀接著說:「再放下!」
修行人有些疑惑,想了想,把兩手也放下。
佛陀又說:「還要放下!」
此時修行人不解地問:
「世尊!花和手,我都已放下,還有什麼要放下的呢?」
佛陀說:「有所求的這念心,也要『放下』。」
修行人當下大徹大悟。
據《六祖壇經》所載,惠能大師初聞《金剛經》至: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言下大悟,觸發其宿世善根,遂前往參拜五祖弘忍大師。
舂米勞動八個月,作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後蒙五祖衣缽傳授,但惠能大師並不妄自尊大,放下世俗毀譽,
心無所住,避難獵人隊中15年。
雖不識文字,但以清淨心,與佛法相印。聽無盡藏尼師讀誦
一遍《涅槃經》,便為講說,無一字一義不合經文。
聽弟子法達誦《法華經》,就能了悟經中要義,誦出: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久不明,與義作讎家;
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禦白牛車。」
法達聽聞偈語大悟。
偈中的
「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禦白牛車。」
正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深義相符合!
經上說:「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提醒我們守護六根,不在六根觸對外境時,生起雜染的心。
放下對外境、人事、物欲的求取;放下對功名的戀著。
時時對境不生妄念,保持正念正知,
這即是修行人聽聞佛陀教他放下,當下大徹大悟的契機。
資料來源: 網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