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四)

2013122720:15
 
淨空法師主講     劉承符居士記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佛在本經將一切法歸納為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此段
經文第一句諸法空相,諸法即包括此四大類。一切法都有一個
共同的意義在,即不生不滅。生滅是現象而非事實,本無忽有
曰生,現象消失為滅。若深入觀察,不過緣聚則生,緣散則滅
之幻象而已。本經指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不生不滅的
說法很難體會,若進一步解釋,只好舉個例。小朋友玩的積木,
把它堆成一棟房子,其相宛在。再拆開來,房子沒有了。聰明
人一看到這種現象就覺悟,相之有不是真有,其滅亦非真滅。
因其本來沒有,緣聚不是真有,原本就不生,緣散之後,當然
它也沒有滅。科學家觀察一切萬物,告訴我們物質不滅,能力
不滅,這與佛經所說一切法不生不滅非常接近。凡夫見一切法
有生滅,執著在假相上,對於一切法之形成過程完全疏忽,於
是墮落到生死輪迴。凡夫著有,無量劫來內心存有這種錯覺,
牢不可破,對事實真相很難接受。佛不得已隨順俗諦而說,人
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本經是隨真
諦而言,如來五眼圓明,觀察宇宙人生真相,為我們如實而說。
整個般若之綱要,言簡義豐,與諸大乘經華嚴法華一樣圓滿。
假如徹底了解經中之真實義,即不難認得無生法忍。
 
「不垢不淨」,染著曰垢,離開污染謂之淨,此指四諦因緣,
苦集滅道而言。「苦集」是世間因果,「滅道」是出世間因果。
凡夫流浪生死謂之垢,聖者斷盡見思,超越三界謂之淨。這是
佛對於執著性空,厭離幻相的人而說的。說到實相理體,本自
空寂,非可以染之使其垢,治之使其淨。雖被惡緣所遮蓋,而
性本不垢,復為善緣所熏習而性未嘗淨。
 
「不增不減」,乃對菩薩的開導。通常大乘法易於產生錯誤觀
念,道力增長,煩惱減少,斷見思證四果羅漢,定慧增長,證
得圓教初住,權教菩薩對於現象很認真執著。佛在此地告訴他
們此現象亦非真實,所以說無智亦無得。智是修行功夫,大乘
經說:圓滿菩提,歸無所得,說明不增不減。我們常說:菩提
增長,煩惱減少,這話好懂,何以說不增不減?我們說增減是
從相上說的,佛說不增不減是從性上說的。性是空相,煩惱性
是空相,菩提性也是空相。從性上說,並無增減、垢淨、生滅。
從相上說,一切諸法有生有滅,有垢有淨,有增有減。
 
佛說:「隨流認得性」。這句話非常重要,性是不生不滅,不
垢不淨,不增不減。真性中的真相確實如佛所說,在真性中無
凡聖、修證、因果這些事項,顯示般若之本體。禪家有一句話
說的好:「諸見脫落,獨露真常。」就是這個境界。另外可以
從一個比喻體會,真空實相如摩尼寶珠,當作本體,十二處十
八界視為寶珠所現的光與色,因其能現許多不同光彩,所以為
貴。寶珠之體是不變的。也不因色現而生,亦不因色不現而滅。
其體如如不動,色相有生有滅,體無生滅。一切法不生,一切
法不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意思完全相同。
 
本經一開始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不但無色,亦無受想行識,
亦無十二處,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亦無十八界,十
八界是眼界乃至意識界。這些都是法相,空是講法性,法性上
無此等虛妄相。六祖在開悟時說:「何期自性本來清淨」;又
說:「本來無一物」,說明自性本體,清淨無為,諸佛與大菩
薩所證的即是此事,凡夫之迷亦迷此事。蘊處界這些現象,迷
了時候才有。為什麼有迷?為什麼迷了就有這些現象?此乃嚴
肅問題。在楞嚴會上,富樓那尊者向世尊提出此一問題,世尊
有很巧妙的答覆,諸位如欲知其詳,請查閱楞嚴經第四卷經文。
明瞭即開悟,否則仍在無明殼中。一定要自悟,如被別人說破,
就把自己的悟門關閉了,以後很難開悟。所以真正善知識不會
把問題說破,他會誘導你豁然大悟,此教學方法之善巧。
 
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此肯定的說,即等於
此經所說:是故空中無色,無五蘊,無十二處十八界。相是有,
性是無,性中既無,相有也不是真有,此關鍵之所在。以第一
句作一說明,空中無色,即今天所講的物質,物質在感覺上是
有,是假有、幻有、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如真有就有
妨礙。細心觀察,不難得到真相。如真有,理與事,事與事,
皆有妨礙。如看電影,銀幕是空的,什麼都沒有,雖然現出畫
面,並無染著。性為銀幕,沒有生滅、染淨、增減,而畫面則
有生滅。明白之後,心地清淨,叫作開悟。心中不再有妄想、
執著、取捨、得失,離開一切虛妄的妄想執著,恢復自性的本
體,自性是本來有的,所以說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此即佛之
知見,念佛人如明白這個道理入此知見,即是經上所說的理一
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可知事實真相對念佛人
說非常重要,若是明瞭就是明心見性。心是相,即諸法,諸法
是心變的,阿賴耶變的。性即此地講的空,自性的本體。性是
本體,心是作用,見性即明心了。明心見性之後,不再有妄想
執著,凡聖的見解也都沒有了,說性說相,皆不可得,何況諸
法,本來無一物,正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開口便錯,動
念即乖,不起心,不動念,一切現象現前,清清楚楚,此人即
是佛菩薩。有人說,既然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又何必求生西
方極樂世界呢?應知佛果地所證境界,根性利的人可以體會而
不易證得。雖能體會而煩惱習氣未能劇斷,在一切境緣幻象中,
還會起心動念,仍有可能墮入輪迴。不但凡夫,連大菩薩都怕
墮落,於是華嚴會上大菩薩們都發願求生西方,如此看來,焉
能輕視淨土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