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悟《金剛經》

2019012822:29

一、是釋迦牟尼佛示現,修行就在行住坐臥的日常生活中,
    很平實、很平淡,無造作。

二、要具有善根,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度盡所有一切眾生,包括卵、胎、濕、化四生及若有色、
    若無色和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之三界眾生。

三、要無四相
    
    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四、要三輪體空不住相布施
    
    無能施之心、不見有施之物和不分別受施之人。

五、要淨信

    能淨信就能得我法二空的智慧和破我法的二種執障,
   《華嚴經》講:「信為道源功德母」,
   《大乘百法明門論》中說:
    「信差別略有三種:一信實有;二信有德;三信有能。」
     若起信敬之心,心便清淨,可見正信之重要。

六、要修無諍三昧,

     六祖說:「諍是勝負心,與道相違背,
               便生四相心,何由得三昧?」

     由於與人有諍,廣造惡業,於是都在生死輪迴中,
     流轉不已,而不能得正定,痛苦萬分。

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五祖引六祖讀《金剛經》至此,而大徹大悟。
      他悟後說了幾句永垂宇宙的話:
     「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無生滅;何其自性本
       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八、釋迦牟尼佛說: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

    「微塵」是指色體之極少為極微,七倍極微為微塵。
     佛所說的微塵,不是實有的,只是假法而已。
     因為眾生執著由許多微塵合成的這個世界,
     都是地、水、火、風四大種所造,把它認為是實有。

      殊不知眾緣和合微塵聚在一起,即成一世界;
      眾緣一離散,微塵各自分化,就壞了這個世界,
      所以世界是隨時隨地處在成、住、壞、空中的,
      怎可說它是實有的呢?

  「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
  若以辯證法來說,「諸微塵」就是正,佛法說的「有」;
  「非微塵」即反,佛法說的「空」;「是名微塵」就是合,
  佛法說的「即空即有、即有即空」義,
  這也就是佛法所說的「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的道理。

九、要修忍辱波羅蜜。

    即受到任何欺侮凌辱的環境,
    都要心不動搖,不生畏懼,不生瞋恨,
    做到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難行能行,難忍能忍,
    談何容易,但要心嚮往之,往前修。
    所以釋迦牟尼佛說,過去五百世,做過忍辱仙人。

十、要三際托空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如師張尚德先生說的「佛法精要」:

   『不回憶過去,不展望未來,不分別現在,
     但以慈悲喜捨,落在慧照中。』

  我們凡夫眾生,每天都在三心可得中,顛顛倒倒,倒倒顛顛。

十一、「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就是菩提。
 
   智者大師說:「人無貴賤,法無好醜,蕩然平等,菩提義也。」

十二、「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色見聲求,都是邪道,就永遠見不到如來了。

十三、「一合相」者,心無所得。

      三千大千世界即是總的一合相;
      而我們的身體是別的一合相。
      三千大千世界有離合,我們的五蘊身亦有離合,
      都是暫時存在的,若執為實有,那就大錯特錯了。

十四、要四見俱遮
     
      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十五、要真正的「信受奉行」,發菩提心,奉行般若,
     於有為而證無為,莊嚴佛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