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顏淵第十二(一)
顏回的學品已近完人,故孔子乃將仁的全體大用告訴他。
克己復禮為仁:克己,克制個人的私心慾望。
復禮,回復到合乎理性。為仁,行仁之道。
天下歸仁:歸猶「與」;即稱讚。
言一日克己復禮,則天下之人皆與其仁;極言其效之速而至大。
顏淵問孔子關於實踐仁道的問題。
孔子說:「人若能克制自己的私欲,使一言一行都復歸於禮,
這就是實踐仁道。果真有一天能夠切實做到克制
自己的私欲,使言行都合於禮,那天下人都將以
仁者的美名歸屬於他。
實踐仁道完全在於自己下功夫,非由他人代行的。」
顏淵又問:「欲達到克己復禮之仁道,其細目有哪些呢?」
孔子回答說:「凡是不合乎禮的事不要看,不合乎禮的話不要聽,
不合乎禮的話不要說,不合乎禮的事不要做。」
顏淵受教,自勵道:
「我顏回雖然資質不聰敏,但從今以後,
一定盡力奉行夫子四勿之教,以進克己復禮之仁道。」
本章是孔子教顏回仁的剛目。
「克己復禮」使視、聽、言、動均合乎禮,其方法與「集義養氣」
的功夫相當。而行仁全憑自己,別人是幫不上忙的。
故古人有「君子以非禮不履」之教,
依禮即依理,自不亂方寸,方能實踐仁道。
孔子的戒律為「四毋」,顏回的戒律為「四勿」,
人於娑婆世界中,塵寰擾擾,聲色犬馬擾人,明鏡最易蒙塵,
故「仁」道愈遠。
唯有去私欲方合天心,而在實踐上則從「感官」上的
言、視、聽、動來下功夫,由約而達自然;
由勉強而入乎道、進乎理,則「仁」自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