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主講 劉承符居士記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無所得故。此句總結前面所說,一切法相不可得,五蘊十二處
十八界,一切修學的方法四諦十二因緣,智與得均不可得,身心
世界萬緣放下,妄情盡了,真就顯了。罣礙即牽掛,有我執起煩
惱障,煩惱障障性,心不清淨,不自在,不解脫,造業輪轉。有
法執起所知障,所知障障慧,不了自性,不達性相,縱然斷了見
思,出三界,因有法執,也只能屈屬於小乘,不能成佛,所以障
大涅槃謂之礙。一切眾生錯認了四大、六塵、五蘊、十二處、十
八界,執著我見我所,於是才有六道輪迴。菩薩依究竟圓滿的智
慧,即依般若波羅蜜多,看清楚事實,心中無有障礙,不再有妄
想執著。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功夫又進一層。
世間人最大的恐怖是生死,遠離恐怖即是了斷生死出三界。
生死輪迴之由來,一切經論中說之最詳。確因迷惑顛倒,造善惡
因,感得三界果報。凡夫不知此事實真相,恐怖心時時刻刻縈懷
於心中。華嚴說恐怖有十八種之多,不必一一細表,般若經中說
的很明白,離開我法二執即無有恐怖。遠離顛倒,顛倒是無明、
是錯亂。經中說四種顛倒,常樂我淨。凡夫不知世間無常,亦不
知世間的樂是苦因。貪圖樂受自然生起三毒煩惱。樂不如苦,佛
教我們以苦為師,在苦悶時,易於警覺,時刻想出離。若迷在愛
欲中,愈迷愈深,難以自拔。凡夫執著身體為我,不知其為四大
假合,四大亦空不可得。凡夫身心都是污染,自己並不覺得。現
在人心污染比從前不知道嚴重多少倍,心中充滿人我是非,貪瞋
痴慢,此之謂顛倒。
夢境是妄想變現出來的,其根源是五蘊,色蘊是堅固的妄想,受
蘊是虛明的妄想,想蘊是融通的妄想,行蘊是幽隱的妄想,識蘊
是顛倒的妄想。楞嚴卷十中說的很清楚。凡是有妄想的人皆有夢,
夢的現象亦有種種不同。日有所思,夜必有夢。另一種是無始習
氣,也有鬼神來托夢的。
遠離顛倒夢想才能達到究竟涅槃,究竟是圓滿佛果所證,菩薩雖
不圓滿而能分證。涅槃是梵語,最常見的翻作滅,四諦中苦集滅
道之滅。滅是滅煩惱。小乘的涅槃是滅見思煩惱,不究竟,稱為
「偏真涅槃」。大乘菩薩所證,不但見思斷了,塵沙斷了,無明
也破掉幾分,稱為「究竟涅槃」。從初住到等覺有四十一個階級,
品品分證,如來果地的大涅槃不是一下子得到的。此名詞又翻為
圓寂,圓是圓滿,寂是清淨寂滅,見思、塵沙、無明都斷了。圓
是性德圓滿開顯了,佛說圓教初住菩薩只破一品無明,其作用即
與如來果地上相彷彿。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用「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的修學方法,證入圓教初住,即可隨類化身,在諸
佛剎海,普度眾生,可知究竟涅槃有圓寂的意思。功德圓滿謂之
大涅槃。菩薩依般若波羅蜜多的方法,從初住到等覺位,菩薩位
已圓滿了。再往上去,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此處告訴我們一個非常重要事實,菩薩依般若智慧能
證到等覺,一切諸佛也是依般若智慧證到無上菩提,無怪乎佛說
般若二十二年。
佛法修學是戒定慧,般若是慧,常言說:「因戒生定,因定開慧」
般若要從定中得到,般若不在經裡,不在佛的言語中,亦不在思
維想像中。馬鳴菩薩在起信論中給我們一個啟示,看經聽法要
「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心緣是思想研究,不可想,
一想就落到意識中。如不用心意識,就是自性起用,自性起用,
般若才現前,此理很深。菩薩知道諸法空相,故能遠離妄想執著,
以清淨心照見諸法實相,自然契入究竟涅槃。再進一步說,真正
平等覺知諸法的真相,徹底究竟明瞭,這能明瞭的即是無上般若
智慧。不得已說了這一個名詞,其實性相之中都沒有名言。不過
用這些名相作一個引導,由此契入真實。故在因稱它為智,在果
上稱它為覺。果達到極處,加一個「無上」。「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譯為「無上正等正覺」,此為尊重不翻。正是無有一絲毫
偏邪,等是與一切諸佛所證的平等,雙照二邊,轉八識成四智,
證法空而悟真如。真是法性,如是法相。古德為了使人容易理解
起見,常用金作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比作真心,器比
作法相。性即是相,相即是性,性相一如,故稱真如,此諸佛如
來真正清淨的覺悟。如此一切諸法的實相(真相)完全覺了,稱
之為菩提。古德有一簡單解釋,完全了解(證悟)契入,證得真
如、實際、法性的道理,可以說證得法界事實真相,佛為其建立
一個名稱謂之菩提,此名相之由來。又說不可破壞,不可分別,
謂之菩提。又說:法真如性,無顛倒性,亦謂之菩提。從種種解
釋,體會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圓滿的精義,佛是以般若而證得
佛果。由此可知般若精髓,解悟尚且不易,證悟更難。正因其難,
所以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在西方建立極樂世界,作增上緣,叫我
們到那裡去修學圓滿的般若波羅蜜多,若無圓滿智慧,如何能不
退轉?定功尚且有退,唯有真實智慧才能達到不退轉,古德說的
好,西方最殊勝的緣就是西方有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有他們關懷
照顧,決定可以圓證大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