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道之本體論
第一章 道可道
第四章 道盅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
老子所謂的「道」有二義。即「本體論」與「宇宙論」。
「本體論」的意義,是闡述道是永恆絕對存在;
而「宇宙論」明指道為宇宙萬物之根本,由道體而衍生萬物。
第一章道可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的全貌是無法陳述的,可以陳述的就不是道;
道的真相是不能形容的,可以形容的就不是道。
「無」是天地的本始;而「有」是萬物的起源。
因此,以「無」來觀照道的奧妙幽深,
以「有」來顯現道的廣大無邊。
「無」與「有」兩者看起來用字不同,但是同様是指「道」。
「無」與「有」都是表達道的玄妙,由本體到妙用一切的
不可思議,道是萬事萬物的根本。
「無」是天地的本始;
「有」是萬物的起源,所謂無極生太極丶兩儀丶四象丶
八卦乃至一切事物;「無」為體,「有」為用。
第四章道盅
道盅,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鋭,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道的本體是空虛的,但道的作用卻是無窮無盡。
道幽微淵深,化育萬物,道為萬物之宗。
然而道是不露鋒芒的,道能解決糾結紛擾,
道不顯露耀眼的光芒,與塵俗混同為一。
道好似隱約無形,但又遍存萬物。
我不知曉道從何而來,好像有萬物之前就有道。
第六章谷神不死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道本體的幽靜悠遠似深谷且道的運神妙靈活而永恆不竭,
蕴育天地萬物,是天地之根源,萬物之母,
所以稱為「玄牝」。
道的本體幽微,但道的作用則是用之不竭,無窮無盡。
第十四章視之不見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道非特定色相,不可以目視,稱為「夷」;
道非特定言語音聲,不可以耳聞,稱為「希」;
道非特定形象,不可以觸摸,稱為「微」。
道乃無色丶無聲丶無形之渾然一體。
道居上無光耀,居下也不晦暗。
道是如此的無邊無際,不可名狀,也沒有特定的物象,
這稱為「恍惚」。是若有若無,不可辨識。
想迎向,卻不見其首;想追隨,卻不見其尾。
秉持著這亙古恆存的道,便可以掌握一切的事物;
能夠認知常存之道,就會通曉道的紀律。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道是德之本,德是道之用,所以大德的一切表現,
皆依循道之運軌。
道本體恍惚無形,但其中具足萬象;
深遠幽暗,藴含一切生命的生機氣息,
且這生命的展現是真實而不是虛的。
從古自今,道常存不去,是一切萬物之本源;
如何能知道天地萬物之法則,就是依此常道。
這一章中,老子將「道」顯現於萬物的功能,稱為「德」。
無形的道,卻能展現生命的真實與永恆。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渾然一體,未有天地已有道。
道體無聲無形,存於天地萬物間恆常不變,
運行圓滿周遍而無止息,是萬物萬事的本源,
實在難以定義,勉強稱之為「道」。
道廣大無邊,周行不止,淵源流長,復歸本源。
所謂道丶天丶地丶人四大,人居其一;
故人應效法地之博厚無私載,地應效法天之無跡無私覆,
天應效法道之藴育萬物而不為主,天地萬物的運行不悖道,
反觀之,道就在天地生命自然之展現中。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
萬物歸焉而不知主,可名於大。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大道廣泛流行,可普及左右各方。
萬物依靠道才得以生存,而道不辭勞,成就了萬物並不矜居功勞,
護養萬物而不掌控,因為清靜無欲,因而顯得非常隠微;
萬物都歸附於道卻不覺得道的主宰,這更顯得道的浩大。
就是因為它不自大於萬物,所以成其大。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道的運行是循環周遍,道的作用是柔和善順,
「無」是道之體,而「有」是道之用,
天下萬物生於「有」,而「有」源於「無」。
老子用「反」來形容道的運作是周而復始丶循環不已。
道的運行是圓的運轉,不偏不倚,無始無終,這是道的不息。
用「弱」來描述道的作用,道隨順於萬物,柔軟方能隨順切合,
而隨順方能無所不在,這就是道的周遍。
我們立於天地間亦不離「反」與「弱」的處世態度。
「反」者,事事反求諸己丶圓融周到。
「弱」者,為人溫和敦厚丶不與人爭,能如此是道在自身的展現。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人之所惡,唯孤丶寡丶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道化萬物,先由「無」中生「有」,開始「有」的運作,
便是依循陰陽相生之理衍生出萬物,
天地依此陰陽運行作用,調和生養萬物。
一般人忌諱的是孤丶寡丶不穀,而君王反用以自稱,
所以損益無定,看似損實為益,以為益反是損。
古訓「強梁者不得其死」,強硬不順應之行徑,
容易惹人厭惡,這是行事該懂的基本道理。
陰陽的兩相調和,是萬物生養的動力。
凡事都是一體兩面,兩面無必然之定位,
以損益為例來看,有時減損是有益的,有時增加反是有害的。
強行而為,悖逆天理,衝撞眾人,往往不得善終。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道生萬物,德育萬物,萬物各得其形,各成其勢。
因此,萬物無不尊崇道德。
道德之尊貴,是因為道生養萬物,
令萬物自然發展,而不加以控制主導。
所以,道生萬物,德育萬物,使萬物成長丶發育,
使萬物獨立丶成熟,使萬物都得到潤養與庇護。
道生育萬物而不據為己有,成就萬物而不恃功,
長養萬物而不主宰,這就叫玄德。
以上摘錄自給想看懂道德經的初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