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孝經 17~20

2015061721:23
 
17 孝道貴順無他妙
 
 孝道最要者在於體親心、順親意,使父母安適快樂。
 故奉養父母,要多揣摩父母之心意,不是只以自己
 的想法為主。
 
 明聖經:孝順兩字緊相連 勿使惱怒常使歡
 
 天取人以德 德首重於孝 
 聖人之德由孝顯 其為本而教民之 
 古聖相傳  堯舜一脈  皆行孝道也
 
 孟子:仁之實,事親是也;
       義之實,從兄是也;
       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是也;
       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
 
 仙佛:親親仁民而愛物  一脈皆是孝心初
 
  人受生於親 親恩以鞠 
  故孝親者貴順 
  順其親有道 
  舜之孝 
  以德順其親  而常安樂 
  閔損之孝 
  使人不間其父母之言

  舜之孝,推其如如本性,以德順親。
  ~~率由本性 自然而然地行孝
 
  說苑:曾子耘瓜而誤斬其根,曾皙怒,

     援大杖擊之,曾子仆地,有頃蘇。…
  子曰:「汝聞瞽叟有子名曰舜,舜之
  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求
  而殺之,未嘗可得;…殺身以陷父,
  不義不孝,孰是大乎?
  ~~竭力事親 隨侍在側 又不為所害 限父母於不義
 
  閔損之孝,單衣順母,… 還替後母求情: 
  「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
  ~~逆來順受
   
  不告狀 不挑撥 不揚親之過
  所思仍是父母兄弟 全家和樂
  孝乃始於事親 終於立身
  欲順親者  先誠其身  依禮(理)
  能孝其親必德成  順其親必信朋
  敬其親必順長  恭其親必序悌
 
  中庸: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
       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
       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

   ~~明善→誠身→順親
 
  仙佛:求誠其身明之善 躬身侍親色悅服
 
  故 愛親敬尊之義 
      在克成其孝 
      以顯親之德 
      而推其四海矣
 
   ~~克成孝道→愛親敬尊→信朋序悌
              →修身立德→行道濟世
              →顯親揚名→推及四海  
 
18 孝順不分女共男
 
 孝順不分兒子、女兒,都應該盡心盡力,
 回報父母養育之恩。
 
   孝道始於侍親 
   事親當以敬禮歡心為本 
   不可有勞倦 愁苦 怨懟之態
 
  論語: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
        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論語:生,事之以禮;

                     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仙佛:煩惱障礙 愁苦怨懟之後 找到根源
        ~~反省觀照 轉念消融
 
   尊親應報國恩 守道盡忠 
   不敢毁傷髮膚 恭順而無違心志
   報國恩-大孝尊親    (立功揚親)
   守道盡忠-固守中道  (中庸正道)
             -盡己本分(盡己之謂忠)
   (忠於己 忠於人 忠於事 忠於國)
 
    忠孝若能克盡
    立身必合乎於倫常 
    不敢造次悖禮

    忠:盡己之本分   孝:眾德之根本
    ~~能克盡忠孝→修身立德→戒慎恐懼
        →待人處事圓滿→必合人倫綱常
 
  論語: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造次:匆忙急迫時  顛沛:流離困頓時
 
    日常中  低心氣 
     婉容愉色  不惡於人 
     恪遵禮義規矩 
     方能報父母養育之恩
    惡於人者,乃己心不得其正 (私心偏見)
 
   大學:身有所憤懥,則不得其正。
       (有所恐懼、有所好樂、有所憂患)
 
  仙佛:
    做人處事  規律從容  嚴謹不失根本
     ~~守中 持和 
 
      為人子者 
      若能時時省思 反求諸己 
      否盡孝   否順親 
      於此天長日久   必得眾人欽敬 
      長輩寬心 風範樹立
 
  仙佛:
     舉孝順親  必明做人範疇  心更坦然
 
19 福祿皆由孝字得
 

  人的福祿,皆由行孝的福報得來,
  人能孝順父母,必得上天愛憐疼惜,
  必能福祿安康,諸事亨通。
 
  人生一世名  草木一春興 
  禍福與災祿  全由自招迎
  草木:春夏茂盛,秋冬凋枯,
        雖短暫,但能順其本性。
  人生:如夢幻泡影,虛假短暫,
        但有幾人能率性而行?
  人生一世~~為名為利?成聖成賢?
  種__因→得__果. (非迷信 很科學)
                   (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
 
  倫常孝為首  百善不逆行
  根本處做去  諸事皆亨通
  既生而為人,就應行人道。 ~~必修課程
 
  太上感應篇: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
     天道祐之,福祿隨之,
     眾邪遠之,神靈衛之,
     所作必成。
 

     孝親由心意  非做表面功
     時常感恩大  此身難報宗
     承歡膝下樂 老者性如童 
     只要多關愛 噓寒問暖冬
     兩代便無礙 代溝暢如風 
     為人子與媳 毋逆多順從
     ~~真心、關愛,還要多溝通。
 
     父母有缺點 也應多包容 
     捫心且自對 未必樣樣懂
     遷就不衝動 尊嚴互維恭 
     妯娌連襟和 上下樂融融
     家和萬事興 長幼無憂忡 
     天降福祿壽 孝者美名封
  
   仙佛:
     不求回報真得福,祿壽天賜善良人; 
     與其拜佛求降安,還是孝賢立方針。
 

20 天將孝子另眼觀
 
  上天對孝子另眼相看,都會特別眷顧、庇佑,
  重複不斷地賜福給他。
  
  人謂 天下惟孝至難 
  予謂 天下惟孝至易 
  何謂也  此為天性所素具
 
  孟子: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
        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
        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
        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無他,達之天下也。
 
  及于父母 謂之孝
 兄弟 謂之悌
 同族 謂之敦睦
 朋友 謂之信義
 鄰里鄉黨 謂之慈善
  一名一物 不忍毀傷 
  一絲一粟 不忍拋棄 
  一草一木 不忍殘害 謂之公德
  ~~天性所素具
 

  初基不固   其源不清
 
  孟子:牛山之木嘗美矣……
  孔子曰: 『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
  惟心之謂與? ~~存養省察
 
  道德經: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人心滅而道心長
 
  故 孝為百行之原也  初本不立 無以植其體
 
  經曰 立愛自親始 立敬自長始
       孝悌之至 通于神明.
 
  禮記:立愛自親始,教民睦也;
        立敬自長始,教民順也。
 
  孝經:宗廟致敬,不忘親也;
         修身慎行,恐辱先也;
         孝悌之至,通於神明。

  行孝道  
   非惟鄉人重之 (一般人) 
   官司敬之     (知識分子)

    天地鬼神   亦將佑之 (神明)
   力行孝   樹典範   名揚千秋
   ~~前文:人生一世名  草木一春興 
 
   不求名利 只是率性盡性→→實至名歸
    (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


資料來源:摘錄自百孝經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