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離婁章句下(十八)
二、離婁章句上(十)
三、離婁章句上(十一)
四、離婁章句上(十二)
五、離婁章句上(二十七)
六、公孫丑章句上(七)
七、公孫丑章句上(八)
八、公孫丑章句下(九)
九、公孫丑章句下(十一)
十、滕文公章句下(二)
十一、滕文公章句下(六)
十二、滕文公章句下(八)
十三、滕文公章句下(九)
十四、離婁章句上(四)
十五、離婁章句上(十五)
十六、離婁章句上(十七)
十七、離婁章句上(十八)
十八、離婁章句上(十九)
十九、離婁章句上(二十)
二十、離婁章句上(二十三)
二十一、離婁章句上(二十八)
二十二、離婁章句下(八)
二十三、離婁章句下(十一)
一、離婁章句下(十八)
徐子曰:「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茍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
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二、離婁章句上(十)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
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
「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三、離婁章句上(十一)
孟子曰:「道在爾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
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四、離婁章句上(十二)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獲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獲於上有道:
不信於友,弗獲於上矣。信於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於友矣。
悅親有道:反身不誠,不悅於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
誠其身矣。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五、離婁章句上(二十七)
孟子曰:「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智之實,
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樂斯二者,
樂則生矣;生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
舞之。 」
六、公孫丑章句上(七)
孟子曰:「矢人豈不仁於函人哉?矢人惟恐不傷人,函人惟恐
傷人。巫匠亦然。故術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為美;擇
不處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禦
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無禮無義,人役也。人役而恥
為役,由弓人而恥為弓、矢人而恥為矢也。如恥之,莫如為仁。
仁者如射:射者正 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
諸己而已矣。」
七、公孫丑章句上(八)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
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自耕稼陶
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
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八、公孫丑章句下(九)
燕人畔。王曰:「吾甚慙於孟子。」陳賈曰:「王無患焉。
王自以為與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惡!是何言也!」
曰:「周公使管叔監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
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盡也;而況於王乎?
賈請見而解之。」見孟子,問曰:「周公何人也?」曰:
「古聖人也。」曰:「使管叔監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諸?」
曰:然。曰:「周公知其將畔而使之與?」曰:「不知也。」
「然則聖人且有過與?」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
過,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
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
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
九、公孫丑章句下(十一)
孟子去齊,宿於晝。有欲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應,隱几
而臥。客不悅曰:「弟子齊宿而後敢言,夫子臥而不聽,請
勿復敢見矣!」曰:「坐!我明語子。昔者魯繆公無人乎子
思之側,則不能安子思;泄柳、申詳無人乎繆公之側,則不
能安其身。子為長者慮,而不及子思;子絕長者乎?長者絕
子乎?」
十、滕文公章句下(二)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
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
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
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十一、滕文公章句下(六)
孟子謂戴不勝曰:「子欲子之王之善與?我明告子。有楚大
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傳諸?使楚人傳諸?」
曰:「使齊人傳之。」曰:「一齊人傳之,眾楚人咻之;
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嶽之間,數年;
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謂薛居州,善士也,
使之居於王所。在於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
與為不善?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
善?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
十二、滕文公章句下(八)
戴盈之曰:「什一,去關市之征,今茲未能;請輕之,以待
來年然後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
以待來年然後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十三、滕文公章句下(九)
公都子曰:「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孟子曰:
「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
「當堯之時,水逆行,氾濫於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
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書曰:『洚水警余。』─洚水者,
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
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 是也。險阻既遠,鳥獸之害
人者消;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堯、舜既沒,聖人之道
衰,暴君代作;壞宮室以為汙池,民無所安息;棄田以為園
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說暴行又作;園囿汙池,沛澤多而禽
獸至。及紂之身,天下又大亂。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
三年討其君,驅飛廉於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區虎豹犀象
而遠之:天下大悅。書曰:『丕顯哉文王謨,丕承哉武王烈;
佑啟我後人,咸以正無缺。』」「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
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春秋,
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
惟春秋乎!』」「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
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
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公明儀曰: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
也。』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
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吾為此懼;閑先聖
之道,距楊、墨;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作於其心,害於其
事;作於其事,害於其政。聖人復起,不易吾言矣。」「昔者
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孔子
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詩云:『戌狄是膺,荊、舒是懲,則
莫我敢承。』無父無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
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
十四、離婁章句上(四)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
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十五、離婁章句上(十五)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
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
人焉廋哉!」
十六、離婁章句上(十七)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
曰: 「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男女授受不親,禮也; 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十七、離婁章句上(十八)
公孫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勢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
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
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教之,
父子之間不青善,青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十八、離婁章句上(十九)
孟子曰:「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
吾未之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
守身,守之本也。」曾子養曾皙,必有酒肉;將徹,必請
所與;問『有餘?』必曰『有。』曾皙死,曾元養曾子,
必有酒肉;將徹,必請所與;問『有餘?』 曰:『亡矣。』
將以復進也。此所謂養口體者也。若曾子,則可謂養志也。
「事親若曾子者,可也。」
十九、離婁章句上(二十)
孟子曰:「人不足與適也,政不足間也。惟大人為能格
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一正君而國定矣。」
二十、離婁章句上(二十三)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二十一、離婁章句上(二十八)
孟子曰:「天下大悅而將歸己,視天下悅而歸己,猶草芥也,
惟舜為然。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舜盡事親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
瞽瞍厎豫而天下之為父子者定:此之謂大孝。」
二十二、離婁章句下(八)
孟子曰:「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二十三、離婁章句下(十一)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