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論政治文化(二)

2015111221:06
一、公孫丑章句上(三)
二、公孫丑章句下(十四)
三、離婁梁章句下(三)
四、離婁章句下(二十)
五、盡心章句上(十四)
六、盡心章句上(二十三)
七、公孫丑章句下(二)
八、公孫丑章句下(五)
九、滕文公章句下(五)
十、離婁章句上(一)
十一、離婁章句上(二)
十二、離婁章句上(三)
十三、離婁章句上(九)
十四、盡心章句上(三十一)

一、公孫丑章句上(三)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
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
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

 
二、公孫丑章句下(十四)
 
孟子去齊,居休。公孫丑問曰:「仕而不受祿,古之道乎?」
曰:「非也。於崇,吾得見王,退而有去志;不欲變,故不
受也。繼而有師命,不可以請;久於齊,非我志也。」

 
三、離婁梁章句下(三)
 

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
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
君如寇讎。」王曰:「禮為舊君有腹,何如斯可為服矣?」
曰:「諫行言聽,膏澤下於民;有故而去,則君使人導之出
疆,又先於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後收其田里:此之位三
有禮焉;如此則為之服矣。今也為臣,諫則不行,言則不聽,
膏澤不下於民;有故而去,則君搏執之,又極之於其所往;
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謂寇讎,寇讎,何服之有!」 

 
四、離婁章句下(二十)
 
孟子曰:「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執中,立賢無方。文王
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武王不泄邇,不忘遠。周公思兼
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
之,坐以待旦。」 

 
五、盡心章句上(十四)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
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
心。」


六、盡心章句上(二十三)
 
孟子曰:「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時,
用之以禮,財不可勝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門
戶,求水火,無弗與者,至足矣。聖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
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七、公孫丑章句下(二)
 
孟子將朝王。王使人來曰:「寡人如就見者也,有寒疾,不
可以風。朝將視朝,不識可使寡人得見乎?」對曰:「不幸
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弔於東郭市。
公孫丑曰:「昔者辭以病,今日弔,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弔?」王使人問疾,醫來。
孟仲子對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今病
小愈,趨造於朝,我不識能至否乎?」使數人要於路,
曰:「請必無歸,而造於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內則父子,外則君臣,人之大倫也。父子主恩,
君臣主敬;丑見王之敬子也,未見所以敬王也。」
曰:「惡!是何言也!齊人無以仁義與王言者,豈以仁義為
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與言仁義也』云爾,則不敬莫大乎
是。我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於王前,故齊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謂也。禮曰:『父召,無諾;君命召,
不俟駕。』固將朝也,聞王命而遂不果,宜與夫禮若不相似然。」
曰:「豈謂是與?曾子曰:『晉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
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哉?』夫豈不義而
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達尊者 三:爵一,齒一,德一。
朝廷莫如爵,鄉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惡得有其一,以
慢其二哉?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
之。其尊德樂道,不如是,不足與有為也。故湯之於伊尹,學
焉而後臣之,故不勞而王;桓公之於管仲,學焉而後臣之,故
不勞而霸。今天下地醜德齊,莫能相尚;無他,好臣其所教,
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湯之於伊尹,桓公之於管仲,則不敢召;
管仲且猶不可召,而況不為管仲者乎?」


八、公孫丑章句下(五)
 
孟子謂蚔鼃曰:「子之辭靈丘而請士師,似也;為其可以言也。
今既數月矣,未可以言與?」蚔鼃鑒於王而不用,致為臣而去。
齊人曰:「所以為蚔鼃,則善矣;所以自為,則吾不知也。」
公都子以告。

曰:「吾聞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者,不得
其言則去。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
餘裕哉?」

 
九、滕文公章句下(五)
 
萬章問曰:「宋,小國也,今將行王政;齊、楚惡而伐之,則
如之何?」

孟子曰:「湯居亳,與葛為鄰。葛伯放而不祀,湯使人問之曰:
『何為不祀?』曰:『無以供犧牲也。』湯使遺之牛羊,葛伯
食之,又不以祀。
湯又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曰:『無以供粢盛也。』湯
使亳眾往為之耕,老弱饋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奪
之,不授者殺之;有童子以黍肉餉。殺而奪之。
書曰:『葛伯仇餉。』此之謂也。為其殺是童子而征之;
四海之內,皆曰:『非富天下也,為匹夫匹婦復讎也。』」

「湯始征,自葛載;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東面而征,四夷怨,
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後我?』民之望之,若大早之
望雨也;歸市者弗止,芸者不變;誅其君,弔其民,如時雨降,
民大悅。書曰:『徯我后,后來其無罰。』『有攸不為臣,
東征,綏厥士女,匪厥玄黃,紹我周王見休,惟臣附於大邑周
。』其君子實玄黃於匪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簞食壺漿以迎其小
人。救民於水火之中,取其殘而已矣。太誓曰:『我武惟揚,
侵于之疆,則取于殘,殺伐用張,于湯有光。』不行王政云爾,
茍行王政,四海之內,皆舉首而望之,欲以為君;齊、楚雖大,
何畏焉?」 

 
十、離婁章句上(一)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
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
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詩云:『不愆不忘,率由舊章。』遵先王
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聖人既竭目力焉,繼之以規矩
準繩;以為方員平直,不可勝用也。既竭耳力焉,繼之以六
律,正五音,不可勝用也。既竭心思焉,繼之以不忍人之政;
而仁覆天下矣。故曰: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為政
不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
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上無道揆也,下無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
義,小人犯刑:國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
不多,非國之災也;田野不辟,貨財不聚,非國之害也;
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

「詩云:『天之方蹶,無然泄泄。』 「泄泄、猶沓沓也。
「事君無義,進退無禮,言則非先王之道者,猶沓沓也。
故曰:青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十一、離婁章句上(二)
 
孟子曰:「規矩,方員之至也;聖人,人倫之至也。欲為君
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二者皆法堯、舜而已矣。不以舜之
所以事堯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堯之所以治民治民,賊
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
則身弒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名之曰『幽厲,』雖孝子
慈孫,百世不能改也。詩云:『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此之謂也。」 

 
十二、離婁章句上(三)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
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
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完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猶惡醉而強酒。」 

 
十三、離婁章句上(九)
 
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
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
爾也。」「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
「故為淵敺魚者,獺也,為叢敺爵者,鸇也;為湯、武敺民
者,桀與紂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為之敺矣。
雖欲無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
之艾也。茍為不畜,終身不得;茍不志於仁,終身憂辱,
以陷於死亡。詩云:『其何能淑?載胥及溺。』此之謂也。」 

 
十四、盡心章句上(三十一)
 
公孫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順。』放太甲于桐,民大悅。
太甲賢。又反之,民大悅。賢者之為人臣也,其君不賢,則固可
放與?」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