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自黃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
人無知者,有儒士劉志略,禮遇甚厚。
志略有姑為尼,名無盡藏,常誦大涅槃經。
師暫聽,即知妙義,遂為解說。
尼乃執卷問字。師曰:字即不識,義即請問。
尼曰:字尚不識,曷能會義。
師曰: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尼驚異之,遍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請供養。
有晉武侯玄孫曹叔良及居民競來瞻禮。
時寶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廢,遂於故基重建梵宇,
延僧居之,俄成寶坊。師住九月餘日,又為惡黨尋逐。
師乃遁於前山,被其縱火焚草木,師隱身挨入石中得免。
石於是有師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紋,因名避難石。
師憶五祖懷會止藏之囑,遂行隱於二邑焉。
一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
初參祖師,問曰:即心即佛,願垂指諭。
師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
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
吾若具說,窮劫不盡,聽吾偈曰:
即心名慧 即佛乃定 定慧等等 意中清淨
悟此法門 由汝習性 用本無生 雙修是正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讚曰:
即心元是佛 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 雙修離諸物
僧法達。洪洲人。七歲出家。常誦法華經。
來禮祖師,頭不至地。
祖訶曰:禮不投地,何如不禮。
汝心中必有一物,蘊習何事耶。
曰:念法華經己及三千部。
師曰:汝若念至萬部,得其經意,不以為勝,則與吾偕行。
汝今負此事業,都不知過。聽吾偈曰:
禮本折慢幢 頭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 亡功福無比
師又曰:汝名什麼。曰:名法達。
師曰:汝名法達,何曾達法。
復說偈曰:
汝今名法達 勤誦未休歇 空誦但循聲 明心號菩薩
汝今有緣故 吾今為汝說 但信佛無言 蓮花從口發
達聞偈悔謝曰:而今而後,當謙恭一切。
弟子誦法華經,未解經義,心常有疑。
和尚智慧廣大,願略說經中義理。
師曰:法達,法即甚達,汝心不達。經本無疑,汝心自疑。
汝念此經,以何為宗。
達曰:學人根性暗鈍,從來但依文誦念,豈知宗趣。
師曰:吾不識文字,汝試取經誦之一遍,吾當為汝解說。
法達即高聲念經。至方便品,師曰:止。
此經元來以因緣出世為宗。縱說多種譬喻,亦無越於此。
何者因緣。經云諸佛世尊惟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一大事者,佛之知見也。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
若能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
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
佛猶覺也。分為四門。
開覺知見,示覺知見,悟覺知見,入覺知見。
若聞開示,便能悟入,即覺知見本來真性而得出現。
汝慎勿錯解經意,見他道開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見,我輩無分。
若作此解,乃是謗經毀佛也。
彼既是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
汝今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更無別佛。
蓋為一切眾生自蔽光明,貪愛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
便勞他世尊從三昧起,種種苦口勸令寢息,莫向外求,與佛無二。
故云開佛知見。吾亦勸一切人,於自心中常開佛之知見。
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惡,貪瞋嫉妒,
諂佞我慢,侵人害物,自開眾生知見。
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觀照自心。止惡行善,是自開佛之知見。
汝須念念開佛知見,勿開眾生知見。開佛知見,即是出世。
開眾生知見,即是世見,汝若但勞勞執念以為功課者,何異犛牛愛尾。
達曰:若然者,但得解義,不勞誦經耶。
師曰:經有何過,豈障汝念。只為迷悟在人,損益由己。
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聽吾偈曰:
心迷法華轉 心悟轉法華 誦經久不明 與義作讎家
無念念即正 有念念成邪 有無俱不計 長御白牛車
達聞偈,不覺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師曰:
法達從昔已來,實未曾轉法華,乃被法華轉。
再啟曰:經云:諸大聲聞乃至菩薩皆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
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見。
自非上根,未免疑謗。又經說三車,羊鹿之車,與白牛之車,如何區利。
願和尚再垂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