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公孫,名僑,字子產,又字子美,鄭穆公之孫,
為人博學多聞,卓越政治家,從公元前五四三年為鄭國大夫,
在鄭簡公、鄭定公兩朝為宰,執政二十二年,
能使弱小鄭國,面臨五霸爭強之際,居然在數十年中安然無事。
卒於公元前五二二年。
有一天,有人來報,鄭國相國子產去世,
孔子非常傷心,不覺淌下眼淚,數日悶悶不樂。
1.子產在執政十年時,刑書鑄在銅鼎上(即現稱的法律),
以法治國,不分王公庶民皆要守法。
2.公元前五二四年宋、衛、陳及鄭國連續發生火災,
鄭國有人主張祭天,
並說:「若不祭天,鄭國必然還會再次發生。」
執政的子產大夫說:
「天的治世方法是虛幻渺茫,人的治世方法才是切實可行,
我們無法上天,又怎麼了解天呢。」
子產的觀念對孔子的影響很大,心裡非常敬佩。是以人為本。
3.鄭國設有鄉校,學生批評時政,大夫嚴明建議廢校。
子產說:「他們批評對的,我們改正,批評錯了,對我們無損。
人民的怨恨跟流水一樣,不可壓抑,可以注意宣洩。」
孔子說:「有人說子產不仁,我是不會相信。」
4.晉平公召集諸侯於平丘,齊侯也來,討論貢獻周天子的賦稅配額。
子產說鄭國的爵位是男,依分配者能力不足,亦不合周制。
最後晉平公同意。
孔子說:「看子產行為,真是鄭國立國的磐石。」
5.子產臨死,交代大夫子太叔說:
「我死之後,必由你執政,
只有道德高的人才能用寬大的方式治理百姓,
否則要用嚴峻比較穩當。
如大火燒死人少,水淹死人多。」
後來子太叔以寬容治百姓,全國治安太壞而後悔。
孔子說:
「寬大與嚴厲之間,要互相配合,掌握其間細微分際,
才會上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