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經名解義

2019011914:08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一句經名,為容易說明,故分作
1)金剛(2)般若(3)波羅蜜(4)經,四段來說。

1)金剛

金剛二字,很多解說的經書中,都說金剛是金中之剛,有利而
能斷的意思。實則印度及濠洲各處,實在有金剛石這樣物,
為世界上稀有的寶石。他是礦物的一種,形狀為透明錐形八面體,
曝於日光或燈光,就發放燦爛的金色。他的性質甚堅利,能割劃
玻璃,能彫刻堅石,能穿鑿巖層,能鑽磨一切的寶石,為萬物中
最堅利者,所以給他取了個金剛石的名稱。
金則不變,剛則堅利。
說到他的形狀光澤透明,則又不沾絲毫塵染。
故此經以金剛名為首,即取其堅利一義;
堅則歷百刼千生,流轉六道,而覺性不壞。
利則照諸法空,破無明障,無微不照。
換句話說,就是以金剛之堅,喻般若體,以金剛之利,喻般若用。

2)般若(般 讀缽;若 讀若)

般若二字,是梵語,很多解說的經書中,都譯為華語智慧二字。
不過單用智慧二字,最易與普通說的智慧二字相混,所以應加
一妙字,可免這個誤解。
譬如我們常說的理字,細分起來,實在有粗、細、微、玄、妙、
的差別。粗理很易說,細理要詳說,微理已難說,玄理還可說,
到了妙理,就無可說了,所以加一妙字,用妙智慧三個字,
比較恰當。

3)波羅蜜

波羅蜜三字是梵語,譯為華語,則為到彼岸三字。眾生因為
受了一個我字的迷惑,日日就在煩惱苦海中,倘能從生死煩惱
大海之中,渡到不生不滅,清靜安樂之地,即到彼岸也(比喻
就是脫離了苦海)。
不過到彼岸有頓漸之分。頓就是一聞大法,
就知五蘊本空,六塵非有,立刻即悟身心,而明大道。
漸就是由信而解,解而行,行而證,次弟漸修,也可以悟入。
頓漸雖殊,而到彼岸則一也。

4)經

經字當作徑字解,比喻修行的一條路徑。
綜起來說,修行的目的,在度己度人。
人之真性,本是虛靈不昧,歷刼常存。惜為物欲矇蔽,所以
沉淪於生死苦海,未能脫離。我佛慈悲,特說此經,斷眾生
的煩惱,脫離苦海,到達彼岸,超脫究竟之地。
但是欲達到這個目的,非修得妙智慧不可,要修得妙智慧,
非同金剛石般的堅利光澤不可。果能一毫不沾塵染,去斷絕
一切的妄念,自可斬邪魔於己身,誅妖怪於萬里,勇猛精進,
明了自性,而到達彼岸,與諸佛菩薩同享快樂也。

摘錄自: http://mypaper.pchome.com.tw/kgh8999/post/136677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