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得無說分第七 空則無得寂則無說

2019012615:47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
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分解】

前分說的佛不可見,法不可取。
佛既不可見,那麼經文是誰說的呢?
法既不可取,那麼得法的是誰呢?這都是凡夫的疑問。
以為有物可得謂之得,有法可取謂之法,
殊不知法是不可得不可見的法,並非是有形的物質可比。
既不可得不可見,又有何物可得呢?
更有一種聰明人,謂之心得。然此心得,也是一個無形的我執。
謂之能知障,又謂之理障。事障障凡夫,理障障菩薩。
今云無得者,就是雙破事理二障也。
未悟之時,須憑言說,已悟之後,言說皆非。如來所說之法,
有時說有,有時說無,皆是因病施藥,並無一定之說也。
若是隨言生解,執著有無,皆是法執之病。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今言無說者,是破語言文字之障也。
所以經頌云:
有心俱是妄,無執乃名真,若悟非非法,逍遙出六塵。

【概論】

本分乃續前分,還是說離相,
要令眾弟子,領悟經文,於法應無住行施的道理。

本來覺性中,原有四相,法相,非法相,所以如來佛,
第六分筏喻文中,說明法與非法,均不應取。
但是如來佛,又恐眾弟子們,疑謂法與非法,既不可取,
為什麼如來自己,又煉行修因,以取菩提正覺之果呢?
就是現在人間天上,一十六會,廣開般若之談。

以此而論,是佛法,還是有取有說,
何以教眾生不取,因此易生誤會。
所以如來佛,用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如來有所得菩提否?)如來有所說法耶?
(如來有所說一定之法否?)兩句,來試驗須菩提,
是否已領悟如來不取之意。

須菩提經此一破,已領悟這個意思,就答應說,
我師父所說筏的比喻,我已詳解。未渡即取,既渡則捨。
由此而推,取與捨,那有一定之法,所以知道沒有一定的法。
名為菩提,也是沒有一定之法可說。
無上菩提之法,皆我自然的覺性,不能假人為。
不但如來這樣,就是三乘賢聖,也是因根有利鈍,
悟有深淺的差別,成功自有遲速之分也。

所以文殊讚歎維摩詰菩薩曰:
「乃至無有語言文字,是真不二法門也。」
可知如來無住妙法,本離開語言文字,一無所得。
惟因普利眾生故,不妨現起種種形相言語,
令人觀相起敬,聞法悟理。
若有智慧者,即言語離言語,即名相離名相,
知得即無得,知說即無說,可謂悟中道第一義諦矣。

【講義】

佛曰「須菩提」乎!你的意思怎麼樣﹖
如來有所得菩提
(正覺)否﹖如來有所說一定之法否﹖
須菩提曰:如我解佛所說的意思,沒有一定的法。
名為菩提,也沒有一定的法可說。這是什麼緣故呢﹖
就是因為我師父如來所說的法,是無上菩提之法,
可以心悟,不可以色相取。可以意會,不可以口舌說。

我師父說的是,非法(雖有而卻無),非非法(雖無而卻有),
這個緣故,不但我師父如來,就是一切賢聖,皆用這個無為法
自修。不過得道淺者(賢),或假言說章句,而後自悟。
得道深者(聖),就可以頓悟頓修。其成功雖一,
因根有利鈍,悟有深淺的差別,所以成功乃有遲速不同也。

摘錄自: http://mypaper.pchome.com.tw/kgh8999/post/1366772076